‘有點意思,連秦王都出動了。’
坐沒坐相,斜倚著列席的郭嘉,他撐開慵懶半閉的雙眸,眼底有精光流過。
自今年以來,先是河北高干、麴義兵發河東、太原,而后麴義遇難于行間,河北聞之震恐,關中適時進行反擊,馬超攻河內,甘寧伐上黨。
到底為此,郭嘉都沒有太在意,畢竟關中和河北都是派出的偏將,統兵逾萬而已,不過是小打小鬧,成不了什么氣候,給不了什么機會。
但到了如今,原本平淡的局勢出現了變化,開始風起云涌了起來,而標志性的事件,就是秦王劉季玉自關中而出,親往軹縣督促攻戰。
大的要來了。
郭嘉推定,原本是小打小鬧的局面,或將轉為關中和河北之間一決雌雄的大戰,而關中和河北大戰,對于置身事外的曹操來說,就是一個絕好的機會。
一般來說戰局有這幾種可能,一則關中勝出,河北兵敗,二則河北擊退關中的進犯,保全了河北,三者兩邊相持不下,針鋒對麥芒。
而勝負相持,又有各類情況出現,勝有慘勝、大勝,敗有慘敗、小敗,相持不下的結果又有兩方默契退兵,或是兩方不肯退讓。
郭嘉的大腦急速轉動,他思索起了每一種戰局的可能性,以及如何在各類情況下獲得最大收益。
且知道,在北方的三大勢力中,關中和河北的實力都勝于戰局中原的曹操,地理地勢上也是優于四戰之地的中原,如果沒有什么意外,中原或為關中所圖,或為河北所滅。
然而三足鼎立的當下,兩只較為粗壯的鼎足互相纏斗在了一起,對于弱小的一方來說如果不能把握這次機會,就是坐等夷滅,無能之極。
和郭嘉一樣,荀彧、程昱等謀臣紛紛陷入沉思,分析起了當下河內的戰局,以備曹操接下來的征詢。
這是一眾謀臣應盡的職責,需在時局變化時,給出較為齊備的良策,而良策非深思不可得也。
不同于謀臣,統兵的武將們沒有過多的思量,如夏侯惇,他領先出席,說出了他的看法。
“丞相。”大眾列席,不便論及私情,夏侯惇稱呼著曹操的職務。
“秦王劉季玉自關中而出,河北或將有大戰。”
“于我等而言,此天降良機也,當速速遣兵北上,屯于滎陽、成皋二縣,坐觀河內戰局的成敗,若有機會,遣軍渡過大河,進入河內,收漁翁之利。”
“不可。”不待曹操應答,程昱站了出來,直言不可:“萬不可遣兵北上。”
“先生是要坐失良機嗎?”夏侯惇的獨目中閃過疑惑和不快,他續而言道:“若等到河北、關中決出雌雄,我等就只能自縛出降,歸降于兩方決出的贏家了。”
“夏侯將軍,我不是這個意思。”程昱為之解釋道。
“如今河北、關中相爭,之所以兩方能交戰在一起,蓋因我們沒有任何舉動,他們自覺不用防備我等。”
“倘若是我等現在出兵北上,屯于滎陽、成皋二縣,我等出兵的消息必然為劉季玉、袁本初偵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