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貴之地是個金屬寶藏,南中還得開拓,且是大力的開拓。
劉璋最終的目標,是云貴化為漢土,為帝國提供稀缺的重金屬,成為帝國貨幣經濟的引擎,不過慮及現在南中的情況,非百年之力不能也,還需慢慢浸倨,慢慢嘆倨。
自長安向東而視,并州大部盡歸劉璋之下,自并州以下,三河之地,河東、河內郡沁水以西、河南尹之地,也是盡歸劉璋麾下。
而得到了并州和大半的三河之地,現如今劉璋不管征伐袁曹哪一家,都是居高臨下,占著地理上的優勢,昔日強秦,也正是依靠著這股居高臨下的地利,對六國不斷發動攻勢,最終夷滅六國,一統寰宇。
雖說如今關東長江以北,只有袁曹兩家,外加身在僻遠遼東之地的劉備,數量上沒有六個,在自相攻訐、懷揣降心這方面,不如六國那般多生是非。
可劉璋有著足夠的耐心和精力,去同袁紹和曹操這兩個老梆菜對敵抗衡。
至于長江以南,連年交兵的荊州劉表和江東孫策兩家,這兩家自動被劉璋忽視。
一來劉表坐守之賊,守戶之犬,守御荊州的心很堅決,而攻城略地的心近乎渺渺,這也是劉表單騎入荊州,依靠蒯氏、蔡氏等世家豪強擁簇才坐穩荊州牧位置的天然缺陷,世家們目光短淺,一心自保,未有遠圖,劉表卻是難以有大的舉動。
二來江東孫策,雖是驍勇善戰,臨陣無前,可以江東之地的土壤貧瘠和人口稀少,孫策有心卻是無力,做不到鯨吞荊州這一處富庶的土地,只能慢慢消磨。
也是荊州世家念及江東猛虎孫堅,連帶著對孫策入主荊州十分反感,所以大力擁護劉表,投入資源和甲兵同孫策對抗,加上劉表進取不足,坐守有余的能力,使孫策遲遲不得入主荊州,到如今還在江夏推塔。
‘還要打五年才有個明朗的走向,說不好十年也說不定。’對于荊州和江東爭橫之事,劉璋自覺荊州方面倒是沒有什么好憂慮的,而荊州不下,孫策就不用的擔心了。
孫策這條蛟蛇要想化龍,還需拿下荊州才行,不然孫策到死都是蛟蛇之相,顯露不出真正命世之主所需的龍相。
東西皆已顧及,再言內政方面,劉璋通過將關中、隴右荒廢的土地收歸官府之手,現如今在手上屯有大批國有土地,而這些國有土地,他大大方方的劃分給了有功之臣。
名頭上這些土地還是官府的,但土地的使用權在將士們的手中,按著官職大小,將士分略到了不同數量的土地,但就算是一小卒,也有百畝土地到手,至于將校和有軍功者,則是分略到了更多的土地了。
這是某種形式上的府兵制,要打造一批能戰的將士,需要先把將士化為地主,軍功出身的地主和良家子,是能戰之士的基石,市人和農民到底不能直接征入軍中,只能作為賦稅的供給者。
從目前來看,劉璋的這一套政策運行的很是順暢,將士們為了土地在戰場上奮不顧身,英勇好戰,同時地主和良家子身份的將士,有著更多的時間打磨武藝,精通騎術,個頂個的都是精銳中的精銳。
再者,戰死者的遺孤,為劉璋所收略,命名為羽林郎,遣名家大儒教以經學、律法、君子六藝等學識武藝,外及一名精銳士卒該有的騎術。
坐擁雍涼的劉璋不缺馬,也不缺種植苜宿的土地,關中到現在還是人少地多,他有足夠的土地用來放養馬匹,用于羽林郎的日常訓練。
宇內紛爭不休,會當于馬背上取之,劉璋謹記著這一點,當前他所施的政策,多半是為了軍事活動,至于討定天下后的治理,他另有一套治政方針,只待宇內一統。
:<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手機版:<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