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年,六月。
隨著夏收后征繳的賦稅漸次收歸于府庫,擁有了能掀起一場大戰的本錢,袁紹再也按捺不住熊熊的戰意,這一次,他要將過去幾年遭受的失敗和恥辱,一一還報給劉璋。
鄴城,魏公府。
袁紹大會群臣,文武列于左右,商談起了西征的事宜。
外出攻城略地,首要是保證本國之安寧,眼下曹操與袁紹處于結盟的狀態,且曹操正在揮師攻打河南尹,大河之南,袁紹自是不必去憂心什么。
至于河北的東面,乃是渤海之濱,斷無什么風波掀起,再說河北的北面,這里卻是不如南面和東面安寧,有著一二風波蕩起,需要袁紹去應對一二。
逢紀出席上言道:“稟明公,烏桓名王蹋頓發來書信,言是劉玄德自竊據遼東之后,東破高句麗,北平扶余,三韓之地更是莫不賓服,于是劉玄德有南下略地幽州的意圖。”
“當下,劉玄德遣使往遼西、右北平招誘黎庶,因其人頗有仁德之名,黎庶多往遼東奔去,假以時日,遼西、右北平之地,當空曠無人,我方惟有其地爾。”
“到了那個時候,劉玄德從遼東南下,將是一片坦途,幽州將有所憂也。”
“蹋頓為明公計,請求明公發兵北上,同他合力驅逐劉玄德。”
蹋頓,是先烏桓大人丘力居的侄子,因為丘力居去世時兒子樓班年幼,加上蹋頓為人有武勇智略,于是蹋頓暫代烏桓大人一職,統帥有右北平、漁陽、上谷三郡的烏丸部落。
前面袁紹和公孫瓚爭奪河北,蹋頓遣使者求見袁紹,請求和親,并提出助陣袁紹討伐公孫瓚,袁紹于時假托朝廷名義,賜予蹋頓單于的稱號,并以宗女與蹋頓聯姻,一來二去,兩方因此成為了一個穩固的聯盟。
而幽州之地,雖是說袁紹之子袁熙總領其事,控扼一州,但如右北平、漁陽、上谷等郡,權柄卻是暗地里把控在蹋頓手中,袁熙遇事需要和蹋頓商量著來。
是故,蹋頓在書信里講,稱劉備招誘遼西、右北平的黎庶,其實是從他的手下偷人,而蹋頓的信義仁德比不上劉備,在防止黎庶奔往遼東一事上,只得是無可奈何,畢竟腿長在黎庶的腳上。
再加上劉備招誘接近遼東地區的黎庶,并不單只是嘴上說說,同時劉備派遣了張飛、趙云等將,接應投奔到遼東的黎庶。
蹋頓不忿之下,出兵和張趙二人試探性的交過幾次手,每每只是不敵,其中還吃了一個不小的虧,折損了麾下的一名烏桓頭領烏延。
因此,蹋頓在這個困難的時候,想起了袁紹這個親家,希望袁紹出手幫忙一二,一來為他擊退張飛、趙云,二來幫助他堵住黎庶奔逃到遼東的路子。
此中倘若蹋頓糾集各處的烏桓部落,合兵數萬北上同劉備相斗,或許能擊散劉備窺伺幽州的意圖,但蹋頓自認就算贏了劉備,自家想來也折損不小,再者幽州之地本冠著袁氏的名頭,非是他烏桓所有。
所故,蹋頓將劉備圖謀幽州的消息遞到了鄴城,指著袁紹出頭同劉備交兵,任著漢人去廝殺,他所部烏桓則作壁上觀,再等到兩邊兵疲的時候出手,悶聲發起大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