滏口關。
作為矗立在魏郡和上黨郡之間的重要關隘,滏口關當道而立,橫絕滏口陘的道路。
從魏郡到上黨,若不打通滏口關,則一兵一卒也難以踏入上黨,所故,滏口關是河北人馬的第一目標,也是甘寧和沈彌等將校守御的重點關口。
“文淵,滏口關就托付給你了。”甘寧向著沈彌囑咐道。
身材高大,容貌魁梧的沈彌點了點頭,質樸剛毅的面色就說明了一切:“興霸寬心便是,只要某在一日,滏口關就絕無陷落的風險,就算河北舉十萬大軍前來,也是無濟于事,無能為力。”
甘寧面上揚起笑意,他激勵沈彌道:“以文淵之才,莫說河北十萬之眾前來,就算是百萬之眾前來,但使文淵在,某亦無所憂也。”
對于沈彌,以及其人麾下的無當飛軍,甘寧是有過深入了解的,無當飛軍的戰斗力方面,在秦地稱得上是數一數二,今日入駐滏口關,不過是牛刀小試爾。
再者,滏口關當道而立,居山嶺之中,是一處至為險要的關隘,而一座堅固的城池,再加上戰斗力十足彪悍的士卒,城內糧草又不或缺,滏口關的安穩有若泰山。
在和沈彌對談了兩句,甘寧拱手告辭而去,他將前往壺關坐鎮,調度四方兵馬,行主帥之事,至于滏口關,則全權由沈彌負責。
行不過數日,當甘寧抵達壺關的同時,他收到了沈彌的急報,這則急報帶來的一條頗為重要的信息——袁紹出兵了。
河北大軍分作兩路,一路向上黨,由袁紹親自統帥,一路向河內,由袁紹之子袁譚統帥,其中向上黨的這一路,是當之無愧的主力,兵馬有數萬之眾,袁譚所統帥的偏師則少上一半,也有兩萬余人。
不過袁譚所統帥的偏師人數雖少,但馬匹的數量多于主力,蓋因上黨多山,非驍騎馳騁之所,而河內地勢便利,不過有幾座小山丘,大利于驍騎馳騁,所以作為偏師的袁譚這一路,擁有河北大半的騎軍。
得到了意料之中的消息,甘寧神色淡然,好似天邊慵懶不動的浮云,他提筆書寫的一封文書,交由使者向潼關遞去,告知劉璋河東大軍的動向——劉璋眼下正駐于潼關。
接著甘寧向上黨郡的四方縣城傳信,告戒眾人小心謹慎,謹守城池,勿要為袁軍所趁,不要落得城破兵敗的結果。
該通知的通知了,該告誡的告誡了,甘寧安坐于壺關,等著烽煙燃起的那一刻。
而烽煙很快就燃起了,滏口關的沈彌,自關城下望,瞧到了一眼看不到頭的袁軍,像極了一條長龍由東飛來,而袁軍那奪目的盔甲,鮮明的旗幟,好似巨龍張開的血盆大口,欲要將滏口關吞噬入肚。
河北大軍聲勢煊赫,氣焰蒸騰,沈彌卻并沒有為之意動,他面色比往日更加淡然,做著和往日一樣的事情,在滏口關頭上巡視坐鎮,保證滏口關的萬全。
關城下,張郃領著親衛士卒三五騎,來到了滏口關的近前一百二十步所在,在這城頭箭矢飛躍不到的地方,張郃舉目打量起了滏口關的城防。
只三五眼過后,張郃對滏口關的城防有了個大抵的定論——森嚴。
但見關城上旗幟分明,守御齊整,士卒們的面色,并沒有因為河北大軍抵近而有所慌張,一個個只如同木雞一般,頂著炎日,駐于城頭,靜默的守衛著滏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