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安七年,九月。
數月以來,河北、中原紛爭不休,連番大戰掀起,死傷以萬計。
作為邊地的幽州,也是不得安寧,當下,劉備駐足于昌黎,目光南望,那是他的本州-——幽州,涿郡。
自從拿下遼東之后,劉備有了遼東作為基業,雖是遼東之地貧瘠,民戶從來不豐,可在河北中原大亂的情況下,幽州、青州之民為避戰禍,多避難于遼東,使得亂世之下,遼東人口不減反增,民戶日豐。
同時劉備一方面保境安民,外討四夷,使得遼東成為一處安平之地,一方面大力加強貿易,通過向曹操、孫策販賣遼東戰馬獲取戰爭資源,遼東因故逐漸興盛了起來。
二載的光陰下,劉備自忖有了南下的資本,他募集壯士,調兵遣將,擁眾數萬,決定南下窺伺幽州。
這里劉備也不是無故興師,他從安插在幽州的間細處得知,袁紹六月西進攻伐上黨、河內,卻是徒勞無功,反倒為秦軍所破,如今秦軍打起了反擊,殺入了冀州境內。
袁氏治下,冀州是生憂,幽州安得顧全。
劉備同一眾文武商略,眾人皆以為在冀州不寧的情況下,袁氏顧不得幽州,正是遼東大軍南下,長趨橫掃幽州的大好時機,若是錯失此等良機,卻是不知何日才得南下。
尤其是在近日,劉備收到了來自幽州的軍情,幽州刺史袁熙統兵數萬南下,意欲奪回為秦將張任占據的常山國,然而袁熙不通兵事,麾下行伍不整,為張任于真定大破,僅得與親衛竄逃遁走,大軍盡為秦軍所沒。
幽州大軍為袁熙揮霍殆盡,驍銳之士盡沒,此事更加激勵了劉備麾下文武,文武們將此比作天時,天即予之,若是不從天意,實在是一件憾事。
劉備從善如流,發出了南下的命令。
只是袁熙雖是為秦軍所敗,蜷縮于涿郡恢復元氣,但幽州還有一只攔路虎,正巧攔在劉備身前。
而這只攔路虎,即是趁著漢家大亂,伺機壯大的烏桓部落。
烏桓自初平年間,名王丘力居去世,幼子樓班不能視事的情況下,丘力居的從子蹋頓把控了烏桓諸部的權柄,由于蹋頓有武勇,又有智略,因是蹋頓深得烏桓諸部信戴,諸部皆聽從蹋頓的號令。
盡管當下,樓班已經長大成人,可烏桓諸部還是聽從蹋頓的號令,擁護蹋頓成為了烏桓名王,而樓班則是成為了虛名的烏桓單于,名義上的烏桓共主。
這一切有關烏桓部落的內幕,盡為劉備知曉,他有意挑起樓班和蹋頓之間的嫌隙,派人于烏桓諸部傳謠,說是蹋頓有不臣之心,來日將篡取單于之位。
然而在蹋頓把控烏桓諸部日久,樹大根深的情況下,此舉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