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
曹操在一眾文武的簇擁下,從許都出發,來到了他的發家之地-——東郡。
念起過往,自初平二年出任東郡太守,討定青州黃巾,擊破黑山群賊,再與呂布于兗州纏斗,坐穩兗州牧的位置,而后東平青徐,南掃淮右,至于今日,得為大漢丞相。
曹操望著滔滔不絕、不知休止的大河,忽然間有些意興盎然了起來,早年間只望著為大漢征西將軍的他,一步步走來,卻是走的太遠,登臨的太高了。
只不過,站的位置越高,想得到的就越多,曹操現下已經不滿意大漢丞相一職了,或許他可以再進一步,縣侯,不,公侯,或是王爵也不是不可一窺。
非劉氏不王,非有功不侯。
在思及王侯二字時,曹操念起了高皇帝留下的祖訓,有這條祖訓在,非劉氏者就算有再大的功,再大的勛,也只能止步于侯,不得王爵的封賞。
曹操半瞇起眼睛,炯炯的眸光凝聚有如鋒銳的刀劍般,他不甘心,不甘心挽大漢之天傾,就單只得侯爵的封賞,不甘心一步步走到這么高的地方,最后還是要落下去。
尤其是念及韓信、霍光二人的結局后,曹操對于自己放棄權柄,讓權于天子后,曹氏和夏侯氏能否得到一個平穩落地的機會,還是說他會像韓霍二人一樣,縱有不世之功,卻不得一個安穩的晚年,蓋因功高震主是也。
自古為人臣者,有功者不難,但有大功者,主上在賞無可賞,封無可封的情況下,多半會做出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行徑來,是故為人臣子,功勛大者多受屠戮。
軍權萬不能放棄,不然就是呂氏的結束,曹操以史為鏡,打定了主意,就算是做王莽,也好過做霍光,至少王莽還快意了一段時間,不似霍光一生謹小慎微,卻還是難逃滅門之禍。
“報。”就在曹操沉思的時候,一聲嘹喨的通稟,打斷了他的思路。
曹操不以為忤,他只干脆的道了一個字:“講。”
斥候拱手進道:“稟丞相,秦王合兵六萬,已經抵近鄴城,如今正在緊鑼密鼓的將行攻城之事,目下秦軍游騎四散,四面八方的探查消息。”
“嗯。”曹操點了點頭,示意自家知曉了,而后揮手斥退了斥候。
斥候聞令而去,郭嘉望著斥候離去的背影,他向曹操言道:“未曾想,秦王劉季玉竟是真的要攻打鄴城!”
以郭嘉的見解,鄴城作為袁紹的大本營,經營日久,根深蒂固,加之鄴城是一座響當當的堅城,又有冀州為其后盾,劉璋一上來就對鄴城喊打喊殺,實非明智的舉動。
頓兵堅城,師老兵疲,是每一位統兵大將所規避的選項,依郭嘉所見,秦軍這一次多半會在鄴城觸到鐵壁,鄴城是拿不下的,只得無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