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變裝置小型化后核心反應堆部件的材料要求更為苛刻。
核心堆材料也承受更為極端的高溫、高壓和輻射等極端環境。
同時還需要保持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
萬向微微蹙眉,一時間還找不到好的研制思路。于是決定先放一放,繼續壓榨腦力推進下一個技術路線。
【高效能量轉換技術】
小型化動力引擎需要將核聚變產生的能量高效地轉換為機械能,以驅動引擎的運行。
萬向首先聯想到的是簡心提出的核電化學模式,當然這種方式率先被萬向給否定了。
如果是作為普通商用發電,不用考慮體積和轉化率,核電化學會是一種性價比很高的方式。
但是如果是用在航空發動機上...
想到這,萬向便否決了這個想法。
緊接著被否決的還有轉化率同樣存在明顯上限瓶頸的熱能轉換和熱電轉換器方案...
萬向接連又否決了幾個當前無法實現,沒有可行性的超前想法。
技術路線的方案定格在了【磁流體發電機】上。
即用熱能電離原子中的電子,形成離子流,高速切割磁場,產生感應電動勢能。
即由熱能直接轉換成電流,繞過機械轉換環節,大幅提高轉換率。
萬向想到如果有超導材料做技術支撐那會更完美...于是繼續壓榨腦力,在科研矩陣系統里面搜尋甄別...
結果只能提取一些零星的知識碎片,還不足以支撐超導材料的開發,于是決定先放棄超導方案。
接著是【動力引擎】模塊。
這里的技術路線,萬向很明確,因為上一步定下了磁流體發電,并且為了保證在太空無氧環境也能正常運轉,動力引擎直接鎖定科研矩陣系統中的【等離子發動機】!
想到這,萬向大腦一陣酸脹。
饑餓感充斥著全身,猛然脫離識海。
萬向這才感知到時間的流逝。
窗外清晨的一縷陽光又已經懶洋洋的灑在了電腦桌面上。
[吧嗒吧嗒]地腳步聲,從萬向身后傳來。
是萬星雨!
萬向驚奇的發現今天的小家伙,獨自醒來見不到人影居然,沒哭!
想必還有一個月就要上幼兒園的萬星雨真的已經長大了。
看著揉著眼睛,睡眼惺忪的萬星雨,萬向有些欣慰,希望時間慢一點。
也就是這么一瞬間,萬向被壓榨了一夜而暈脹的大腦,被注入了欣喜的多巴胺,疲倦盡掃。
萬星雨光著腳走到桌邊,慵懶的撲在萬向大腿上,呢喃著“爸我餓”。
“吃貨!”萬向調侃了一句。
然而萬星雨并不在意,粘著萬向念道“我餓嘛!麻球,豆漿,蒸餃,油條...”
萬星雨有節奏的念著她腦海中由味蕾支配著的食欲。
經過一夜的腦力消耗萬向也餓了...
于是兩人迅速的洗漱后便出門前往龍科院食堂,決定飽餐一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