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新增這么多人,鎮海堡里肯定是住不下了,鎮海堡看來必須擴大了。
現在天氣已經開始變涼了,而且再過幾個月,韃子就該入關了,新的堡墻必須盡快建好。
而第二日的測試很快也結束了,因為再差也能入堡務農,根本沒有淘汰,也就沒人鬧事,能有碗飯吃就很不錯了。
報名的一萬一千余人中,評優者只有兩千八百余人,入選率還不到三成,倒不是因為體力不過關,而是因為這次來報名的,大多數都是一個人來的,并沒有攜帶家小,所以并不符合入戰兵的條件。
而評良的輔兵這次則足足有五千五百余人,評差者有兩千四百余人。
還有三百余人是匠人。
倒是編制讓李勝頭疼不已,再編一百多個總旗?
這倒不是不行,但是鎮海堡老兵士們明顯不夠用了,有些總旗,必須任用新人了,擴大編制李勝也不是沒有考慮過。
但是李勝手下兵士除了自家老爹外,其他人要說統領更多的軍隊,怕是還沒有那個本事。
不過好像目前也只有這一個辦法了。
思慮了整整一晚上,直到天亮。李勝才下定決心,將部隊編制擴大。
走出這一步,風險也是很大的,首先是朝廷,若是朝廷得知以后,怕是不會輕易糊弄過去。
其次是內部,一下子來了這么多新人,要是出點什么問題,對鎮海堡來說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當初自己計劃的也就五千人,本來完全夠用的,就算朝廷查下來,自己也有借口應付。
誰知道現在戰兵加輔兵已經差不多八千多人了,一個衛所也才五千多人。
最后李勝敲定的計劃是,戰兵總旗增加五十六個,輔兵總旗增加一百個。李大勇,王楚,董大力,張二狗,劉大地等十人人全部升為了副百戶,每人管制十五到二十個總旗,當然大多數總旗,還是必須有鎮海堡的人來擔當。
為什么不再增高官職,比如千戶,李勝也考慮過,畢竟自己現在這才是個百戶而已。
現在還只是崇禎十五年,朝廷雖然對地方上的管理已經松懈了很多,但是不代表沒有,只有到了明年底,才會徹底失去對山東的控制權。
不管怎么說,這次的招兵告一段落了,下一步,肯定是擴建鎮海堡。
好多將士可還帶著家屬呢,整個鎮海堡的人口,直奔兩萬出頭了。
一大早,李勝就帶著三百多新來的匠人,來到了匠作所,把人交給孫恩后,自己開始在匠作所里溜達起來。
果然,采用了李勝提出的分工鑄造以后,整個匠作所的制造速度提升了好幾倍,就連制作成本也降了許多。
孫恩告訴李勝,現在制造一把燧發槍的時間大概是五天,不過還需要一兩天的試槍,所以制造一把能交給士兵使用的燧發槍,大概需要七天的時間。
而一把燧發槍的成本,也只需要二兩銀子。
李勝毫不吝嗇的夸獎了眾匠人,鼓勵他們再接再厲。
臨走時,李勝看了看孫恩,還是忍不住說道。
“孫老,這幾日招兵你應該是知道的,現在兵有了,就差兵器了。”
孫恩略微考慮了一下,回道。
“大人放心,你這又給我加了這么多人,我保證每月造出一千五百支燧發槍出來。”
“好,有孫老這句話我就放心了。”
李勝點了點頭,心情愉快的走出了匠作所,一千五百把一個月,那用不了幾個月,就可以全部換裝燧發槍了。
到時候再尋一些工匠,產量可以更高。
看來,還得找老爹談談,訓練的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