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實戰的洗禮,整個鎮海堡的將士們,面貌一新,充滿自信。
但是現在有一個問題,深深的困擾李勝。
明制,一個衛所,下有五個千戶所,稱謂大致為前后中左右千戶所。
叫起來極為繞口,而且鎮海堡可不止五個千戶所,平日里稱呼起來極為麻煩。
李勝每次下命令,都要說一大串,既浪費時間,也影響心情。
直接將千戶所改為營,余下不變,則要好上許多,官職不變。
至于說完全按照后世的軍事編制來,李勝覺得并不適合,畢竟現在仍然是以冷兵器為主。
后世的編制,并不一定適用現在的情形。
改編后的各營,李勝也以公告展示。
一營營長,董大力
二營營長,白澤濤
三營營長,劉大地
四營營長,魯力
五營營長,成漆
六營營長,劉海柱
七營營長,吳小六
八營營長,顧得仁
九營營長,趙小海
十營營長,李二伢
這樣稱呼起來,則要方便的多。
而李勝現在還有個官職,登萊總兵。
總兵在明朝本來只是個臨時職位,遇有戰事時,由朝廷派遣征伐,結束后,再撤掉。
而明末,各地戰事不斷,總兵一職也就成了常設官職,品級則由加官而定。
比如崇禎給李勝加的太子少師,就是正二品銜,也就是說,李勝現在的官職,有三個。
青州右衛指揮使,登萊總兵,太子少師。
不過后面兩個官職都是扯蛋,登萊總兵,駐地登州,萊州,還管著遼東一些地盤,麾下還有一支水師。
可只從孔有德等人登萊造反投清后,整個登萊總兵形同虛設。
而之前,登萊總兵一直空著,這次,崇禎做了個順水人情,將登萊總兵給了李勝。
也不過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位置。
而李勝之所以要登萊兩府,則是有個更深層的原因。
大海。
登州有著當時山東最好的港口。
眼下戰亂頻發,袁家的生意也不好做,所以李勝決定搞搞海上貿易。
當然了,在明末想要做海上貿易,必須要過的,就是福建鄭家那道坎,目前來說,李勝除了給鄭家交保護費過路費以外,別無他法。
三營,被李勝派去了登州府,四營則被派去了萊州府。
五營,六營則是進駐青州府益都,韃子即將到來,李勝必須做一些準備。
守住三府全境,李勝自認為還沒那個本事,但若只是防守一些重要的城池,李勝還是有信心的。
青州,登萊一帶,畢竟不是建虜的主攻方向。
有鎮海堡的將士在,加上城里的兵丁,守城,是沒有問題的。
“大人,那個沒鳥人又來了。”
李勝想的出奇,一串高音,將他拉了出來。
“什么沒鳥人?什么東西?”
李勝茫然。
“就是上次來傳旨的那個太監。”
董大力憨憨一笑,左臉頰上一道傷口,從左眼皮下一點,一直到下鄂處,傷口已經結疤,不過由于董大力大吼大叫,傷口有些裂開。
一絲絲鮮血,順著傷口流下,看來是十分的恐怖。
李勝看了,卻別有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