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強烈的魔力波動如水面上卷起的浪潮。
那么,再大的浪花,就算能溢出蔓延,但終究會回流入它們該有的容器中。
要是尋常,這個容器自然是整個世界。除開邊線結界內外高魔力差所致的“魔力碗”,在這內部,再大的浪花,融入這大環境之中,也不過爾爾。
翻騰的波動,也就只是充能之時魔力的匯聚,或維持之間魔力的流逝。當魔法完成之后,也就轉化為能量了,這就不再是魔力的波動,而是人人都能微察一二的能量宣泄——至少對于毀滅系魔法確是如此。
那么,如何讓這波動持續下去呢?
很簡單,要么將輸出加大,維持魔力的溢散,就如安可在石堡里所做的那樣。要么就將容器縮小,讓波動溢散不了,不就無法平復了嘛。
然而“世界容器”是無法縮小的,至少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但換個思路,既然無法對大環境動手,那人為制造小環境就是了。
就像我們無法改變湖泊的大小,但我們能在湖泊里用木碗舀一點水。往碗里丟石頭,絕對是比往湖泊里丟石頭來得激烈的。
這有什么用呢?
嗯,很顯然,這并沒有什么實用價值。
但這是一種常見現象,當你發現自己并沒有加大魔力輸出,卻明顯察覺激發的魔力波動愈發劇烈了,那恭喜你,你可能被裝入“小容器”里去了。
魔法溢散在低魔壓密閉環境中波動加大,而在高魔壓開放環境中波動減小。這個理論,即魔力碗理論中的“魔力碗第二定律”。
這是她倆今后會在弗拉梅爾學到的東西,但現在她倆還不甚清楚。
安可只覺著,那扭曲的波動突然急劇震蕩開,仿佛是一頭體力充沛的兇獸掉入了牢籠里,肆意宣泄著它的憤怒,但那毫無作用。
“閣下,不知道你是否還留有傳消息回去的后手?”她用著陳述的語氣道出問句,只是在做宣告罷了,“代我向夜影協會問好,說這筆欠款,布萊安娜與錢德勒家族記上了。錢德勒家,沒有爛掉的賬目。”
無形的結界早已升起,沒有任何預兆,就連細微的波動都不被察覺。如晨星教給安可的惡兆那般!
凡妮莎對這個結界熟悉極了,熟悉到她仿佛已經看見了,那位依舊不肯露面的攻擊者的結局。
奧伯倫的錯誤。
這是這個結界的名字。盡管只是專家階魔法,但同單向結界術一樣,都是下限低上限高的詭異術法。
其誕生如它的名字一般,是位古老施法者奧伯倫,他意料之外的副產品。盡管他為促進學界的發展,毅然決然地將他糟糕而尷尬的經歷發表出來,但還是期望學界能別為這個結界,或者說魔法,冠以他的頭銜。
看來奧伯倫先生的期望并沒有實現,真是遺憾。
奧伯倫的錯誤屬于戰斗常用的結界術之一,說其作為一種結界術,不如說它僅僅是一副框架,這個框架能承載大量、眾多、五花八門、千奇百怪的……新手與學徒階法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