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僅僅只能容納這些低階的魔法。
啊,低階魔法拼湊起來這不三不四的東西,也能作為專家階的極難魔法之一?
每位初見奧伯倫它那古老手跡的抄本時,都會質疑這點。它給人的印象之深,得以讓每位欲入門專家階的施法者,都贊嘆它的精妙與滑稽。
在研究多重施法與嵌套施法結合的更多可能性時,我不小心弄錯了嵌套步驟的先后順序。雖然我知道,這對一名專家階來說,這種事故是不應該發生的恥辱。但沒辦法,誰叫女學生昨晚太過熱情,我們在房間里激戰到日出,終于還是給出了15枚金加爾,這讓我很是頭暈目眩。該死,我犯了個大錯,魔法牌果然不是個好東西。再說一遍,我絕對不是實力差勁,只是運氣不好!
——《奧伯倫關于他錯誤的總結》
好的,玩笑說遠了。事實上,奧伯倫那次研究的項目里包含了極多的自律法術,但多個自律法術的終止條件,他給得又語焉不詳,導致他很多的子魔法被納入了多個自律體系里。
比如,一般人要取得水,他會直接使用滴水術——這應該是常識吧?但奧伯倫他那次項目,就做出了這么些怪東西。
先用霜風術做出冰霜,再用風起術將其聚集,再用火舌術將其融化。沒完,還有雜質不是?那我們再用大火力火舌術蒸發它,再用溫降術吸收溫度……然后壞了,又變回冰霜去了。
糟糕的排序,加上幾乎等于零的終止條件,讓這幾個長時維持魔法,做了不知道多少次循環。而又因為它們本質上大多是基石法術,轉接間隔幾乎都能忽略,導致每次循環都快地驚人。
而這只是簡單一例,在奧伯倫那次實驗里,他還加了不知多少條這樣的循環鏈路。每個鏈路又都有交織,構成了恐怖的大網。這張冗余又復雜的網,近乎瞬間就榨干了奧伯倫的魔力與精神力,差點讓他當時就回歸流金河去了。
后來人研究這種冗余關系,發現如此的“無用鏈路”能極速耗盡磅礴的魔力。對人而言如此,那么將這矛頭對準環境中的魔力呢?
于是,奧伯倫的錯誤,這個結界就誕生了。
越是高深的施法者,就能越輕而易舉地構建起多個,且彼此穿插的無效鏈路。這樣的網越大,就能越快將魔力吞噬一空。
而轉化越順滑,其溢散的魔力越少,結界內的人就越不易察覺。待到有所反應時,環境中的魔力早已所剩無幾了。
奧伯倫的錯誤不是錯誤,正是這項發現,成就了后來邊線結界設計的部分理論基礎!
安可對環境中魔力的驟降再敏感不過了。
開玩笑,魔壓陡然向下突變能帶來什么樣的痛苦,誰都該沒安可她有發言權。
晨星已提點過安可,目前所有的生物都是長期適應魔力存在后的生命。盡管結界里的人類更適合低魔壓的環境,但不代表這樣的適應就能絕對擺脫魔力——生命早同魔力分不開了。
就像人離不開空氣與水那樣。
如此看來,奧伯倫的錯誤這種結界的制敵手段,同惡兆湮滅目標的魔力、體力、精神力,以達到使目標衰竭而死,有異曲同工之處。只不過前者只抽干環境中的魔力,進而抽干存在覆蓋環境中的目標魔力罷了。
安可拉扯著凡妮莎,想把她拖拽遠離這危險的結界。畢竟安可此時并不知曉,這個結界的具體效果與作用范圍,但她明白,來者正在制造魔力真空,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誰知道這樣的魔法會不會波及自己。安可不敢去賭。越是極端的魔法,釋放條件總歸越是苛刻,也就越容易失控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