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站是去“青云”學堂,鎮子上只有這一家學堂,遠離鬧市,設在偏僻安靜處,容錚憑著記憶,左拐右拐走了好一段路才到。
這家學堂是青磚瓦房,門口有門童看守,他認得容錚,就引他進去。
進入學堂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寬敞的庭院,綠柳環繞,庭院中央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澈見底。接著是三間垂花門樓,四面抄手游廊。
走過垂花門,便是一排堂屋,有學生上課的教室、夫子的休息處、書房等等,總體環境清幽雅致。
門童讓容錚在游廊處等候:“我先去稟報趙夫子,請你在此處等候。”
鄉村能供得起讀書人的少之又少,學堂的生源基本來自鎮上的。
學堂夫子有三位,原主以前的夫子是趙遠夫子,二十五歲考取秀才功名,后來考舉人落榜,年紀大了,就回到鎮子當夫子。
趙夫子是個嚴厲正直的人,他從不收私禮。
他出自農家,深知農家子弟讀書不易,大多學子貧困,幾乎能耗光家中錢財,鎮子上的或許好些,但大富之家畢竟是少數。
學生在上學堂時已經給過費用,因此他公開說過,他會一視同仁,不用給他送私禮。
已經好幾年沒來上課了,容錚準備去找趙夫子道歉,提一提繼續讀書的事。
趙夫子聽到門童說,“容錚來了”,眉頭皺了一下,他是知道容錚爹娘都去世了,他守孝了三年,現在應該是來繼續讀書的。
“帶他進來吧。”
門童應下,很快出來將容錚帶到了趙夫子面前。
他躬身行禮:“學生容錚,拜見趙夫子。”
趙夫子:“你為爹娘守孝三年了吧,現在來是為了繼續入學堂讀書?”
“是的,夫子,我打算三個月后,也就是九月的時候,來學堂繼續讀書。今天前來是希望你能應允。”
進學堂讀書,需要夫子愿意收才行。
“這三年的守孝,在家有堅持溫習功課嗎?”
“學生除了爹娘去世時悲傷難抑,消沉了一段日子,后面幡然清醒,平時做完地里的活,都會抽時間看看書,以免忘記曾經所學。”
就是這“一段日子”,約三年之久......額,容錚說這話神情如常,內心有些慚愧。
原主這三年終日消沉,還喝酒醉生夢死,幾乎沒碰過書。這么說是想給趙夫子留個好印象,以免趙夫子拒收他。
這番話果然博得趙夫子的同情和一絲贊賞,在趙夫子看來,容錚考三次童試都失敗了,若是還不努力,他都不想收了。
“明年二月童試,你準備參加嗎?”
容錚本來就是為了明年考試才來的,對于童生考試涉及到的書籍,原主記得很牢的,還算勤奮型。
他回憶過童考的試題,認為原主屢考不過,應該是理解不足,答題思維僵化。他試探性地問詢:
“夫子覺得我明年參加有希望嗎?”
“你能回來學堂繼續讀書,自然是好事。本不想打擊你,但還是要實話實說,你這幾年都沒有再下場,難免是會生疏,不過就算考不上,下場也能讓你再次熟悉起考試環境以及出題的思路。”
好了,身中一箭。趙夫子確實是個耿直的人,說話都不大含蓄......
趙夫子又繼續道:“你前三次都沒考過童試,在學問上需要比別人多花時間。怎么不從現在開始來學堂上課呢”
又中一箭,這意思是笨就要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