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根本就是常年在皇宮里住的主,就算是不回后宮,也可以關照一下孩子的成長吧?沒有!皇帝,就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
這么多年來皇帝竟然不愿意和孩子們多接觸,年幼的皇子們都是由自己親娘教養,而后就養歪了,一個個都看不上其他兄弟姐妹。
正是因為皇帝的作為,從一開始就給皇子們挖了一個坑,結果是大家都掉坑里,一個正常一些的孩子都沒有培養出來。
這種情況下長大的孩子一個個都是精致利己者,只想著自己的利益,導致彼此的感情不夠深,大部分皇子們都眼睛里只看到那一把椅子。
問題是只看到其中的好處,都想要成為人上人,甚至是萬萬人之上,再也沒有制約,卻沒有發現問題。
如果一個蠢材當了皇帝,卻并不知道自己蠢,還覺得自己十分厲害,那么這個朝廷將沒有任何前途。
而皇帝作為孩子們的父親,就沒有給他們進行教育,也沒有在他們人生路上給與多少指點。
說到底在皇帝眼里,這些孩子們只是他的孩子,體現他后繼有人,那么皇帝就不會因為被朝臣催促要繼承人。
一開始他就因為自身的原因沒有和孩子們打好關系,年輕時忙于治理國家,就對還活著的孩子沒有更多的想法,他不愿意再一次經受孩子的早夭之苦。
因此他就把精力放在治理國家上,這也是他為什么能夠成為明君的原因,這一次他為了兒子選擇隱瞞真相,更多是出于高人一等的心態。
說起來皇帝絕對不是一個為孩子著想的慈父,甚至等著兒子長大后反而忌憚起年長的孩子,覺得他們變得咄咄逼人。
之所以會這樣想,就是因為野心勃勃的皇子們觸及了皇帝最在意的事情——皇權,皇帝并不想要成為一個太上皇。
雖然看上去太上皇也是很風光,即使是皇帝也需要聽從太上皇的意見,但最終執不執行就很難說,在意權勢的人怎么可能愿意撒手?
越是有權勢的人越是不愿意放棄手里的權力,只因為一旦放出去,就有可能自己什么權力都沒有了。
別看自己的兒子是皇帝,但誰有權都不如自己有權好,難道自己將來做什么還要通過兒子?這絕對不是今上想要的生活。
因此成年皇子們的作為就被皇帝所厭惡起來,他根本不愿意那些皇子們登上自己的位置。
皇帝作為整個帝國的最大權力者,自然可以控制整個局面,也就取得最后的勝利,這種情況下他就這么裝作什么都不知道,看著幾個皇子上躥下跳,可就是沒有足夠多的力量登上大寶。
這段時間皇帝就這么靜靜看著幾個皇子鬧騰,再怎么鬧騰也離不開皇帝的手掌心。
皇帝才有精力想著怎么對付姜家長房,因為觀察著姜浩,讓皇帝察覺到了姜家二子的厲害之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