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紅見她腳下碾藥的動作嫻熟,說話碾藥兩不耽誤,認真地看了一會兒道:“這是把藥碾碎?”
顧夜替她解惑道:“這個叫藥碾子,是用腳推動銅磙在碾子槽里來回壓碾研磨,使藥材脫殼、分解、成末,以便進一步制作丸、散、膏、丹等成藥。”
“能讓我試試嗎?”李秀紅瞧出了門道,抬眸看了她一眼,試探著問道。
有人愿意幫忙,何樂不為?顧夜把腳從藥碾子上抬起來,挪了挪屁股,讓李秀紅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李秀紅嘗試了一下,一開始的時候,掌握不好力度和平衡,腳下的銅磙總是不聽話。顧夜在一邊指點了幾句,她很快就學會了要領,有模有樣地碾起藥來。
李寡婦也拿起一把切刀,學著顏嬸的樣子,切起藥材來。她的刀工雖然不及顏嬸,卻切得認真,切出來的藥倒是挺薄挺均勻的。顧夜夸贊道:“李嬸子這刀工真不錯,不如……你有空的時候,來幫我的忙吧?我一天給你十文的工錢。”
“我們借住在你們家,已經夠麻煩你們的了。幫點小忙,談什么工錢。”李寡婦臉漲得通紅,手搖個不停,堅持不肯要工錢。
顧夜解釋道:“李嬸子,我是想請你和秀紅姐長期來幫我的忙。你看,我只有一雙手,切藥、碾藥、洗藥什么的,全指著我一個人,一個月根本炮制不出多少藥來。你和秀紅姐來幫忙的話,就不一樣了。省去切藥碾藥的時間,我就能多做些藥出來。”
一天有十文錢,一個月就有三百多文呢!李秀紅熱切地看著她娘,顯然動心了。她家地少,種的糧食根本不夠吃的,一年到頭大多數時候都是野菜糊糊。娘的身子不好,一年總要生上幾場病,撿山貨、挖野菜賣的那點錢,還不夠她的藥錢。弟弟聰明好學,每次看到別的孩子去顧三伯伯家讀書,都會羨慕不已。
如果她和娘,能在顧家幫工,一個月六百多文的收入,不但能讓一家人填飽肚子,還能省下些銀錢送弟弟去讀書。認些字,學算賬,將來大了能在鎮上找個賬房的活兒,比一輩子窩在這窮山溝里強。
李寡婦聞言陷入了沉思。炮制好的藥材,比一般的草藥要值錢的多。就看吳當歸兩口子,光采藥、制藥、賣藥,短短幾年的工夫,就積攢下百十兩家當。顧夜的藥,在鎮上賣出好價錢的事,她也聽說了。幾筐藥賺了六十多兩銀子,這是她想都不敢想的。
葉兒姑娘說得有道理,每個月多制幾筐藥,就能多賺幾十兩銀子。她也有工錢拿,的確是兩家都受益的事。
這么一想,再加上顏嬸在旁邊勸著,李嬸子就不再堅持,答應除了農忙時節,她每天都來幫忙。至于工錢嘛,日結太麻煩,便約定好十天結算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