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廠臘月二十八徹底放假。顧夜不但給了員工們雙倍的工錢,而且獎金也翻倍。那些干活賣力,貢獻突出的,臘月領的工錢是平時的四到五倍。最高的員工,拿了十兩銀子呢!
除此之外,顧夜還給他們準備了豐富的年貨——十斤豬肉、兩只雞、兩條魚、一塊鹿肉、半匹布、一盒精致的糕點。員工們可以過個大肥年了!這不能不說,少東家考慮的比較周到了。
有些人家,苦慣了,領到工錢以后,也不舍得置辦多少年貨。這下好了,少東家都給他們想到了。別說自家吃用了,走親戚的禮品也有了。
往年去外婆家,拿幾個雞蛋一塊粗布,已經算不錯的禮物了。今年可以割上兩斤肉,再加一塊布,少東家發給他們的可是細棉布哦,一般人家都不舍得買的那種。別提多有面子了。
家住鎮上和周邊的員工,回到家中被當成功臣似的捧著。雖然他們這些簽了活契的,只能做凈藥、煎藥這樣的沒有技術含量的活,可就這樣也領了四五兩銀子回家,更何況還有一整筐的年貨!
張小梅,就是那位被顧夜關心過的凈藥房的小姑娘,背著滿滿一筐的年貨回到家中。她家住在衍城南面類似貧民窟的地方,這里多是家境貧寒,或者逃難而來的外來人口。張小梅一家就是前些年家鄉遭了旱災,來到衍城的。
像他們這些外來人口,沒有田地,只靠家里的男人做苦工,連飯都吃不飽,哪里有余錢修房子?因此,張小梅一家擠在四處漏風的窩棚里。今年日子還好過些,張小梅的工錢,幾乎一文不留地交了上去。家里添了棉衣和棉被,不像往年那樣難熬。貧民區,幾乎每年冬天,都會有人凍死病死!
“姐姐回來了!”一個瘦弱的小蘿卜頭,穿著寬大的新棉衣,蹦蹦跳跳地迎上來。他后面,一個瘦高的少年跟過來,接過了張小梅手中沉甸甸的背簍。
鄰居家的老太太,咧著漏風的嘴巴,笑呵呵地問道:“梅子,發年貨了吧?這次你們東家給你發了啥好東西?”
中秋節的時候,藥廠發了月餅和肉,可把左鄰右舍給羨慕壞了。鄰居老太太平時對她們家挺照顧,家里忙的時候,還幫她們看孩子。張小梅的娘,就送了她兩塊月餅。
老太太吃過后,見人就說梅子東家發的月餅,味道比城里最貴的同芳齋的還要好!其實,她哪能吃得起同芳齋的糕點?在她看來,再好吃的月餅,都不如梅子家送她的那兩塊!
張小梅沖老人笑笑,道:“沒啥,就是一塊肉和一盒點心!李奶奶您等著,一會兒送兩塊點心給您嘗嘗!”
李老太太聞言,笑得連眼睛都快看不見了:“你們家孩子多,留著自己吃吧!”嘴里這么說著,心里卻想著,過年的時候,遠嫁的閨女今年要回來,這兩塊糕點留著給外孫外孫女們嘗嘗鮮。
看著張小梅兄妹進了她家的窩棚,聽到動靜出來觀望的鄰居們紛紛議論著:
“張家閨女出息了,藥廠的工錢高,待遇好,不但發錢、發衣裳,還時不時地發肉和點心。這次瞧著,也發了不少呢,夠張家過個肥年的了!”
“可不是嘛!你看這大半年,張家的日子越過越好。孩子們都新做了冬衣,家中的伙食也直線上升!我小年的時候還聞到她家吃肉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