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我們家能有人在藥廠做工就好了,哪怕是看大門的,每個月也有幾百文的工錢呢!”
“是啊,是啊!不知道藥廠還招讓人不?”
鄰居們各懷心思地對看了一眼,轉身回了自家的窩棚。他們都盤算著,晚上去張家打探一下藥廠有沒有收人的意向。
張小梅的哥哥張石頭,拎著沉甸甸的背簍,心中很是高興。回到家中,梅子娘接過背簍,掀開上面的稻草,露出一大塊五花肉,兩只肥肥的母雞,還有一尺多長的魚。
梅子娘臉上的笑意怎么也掩藏不住。她把這些小心地從簍子里拿出,掛在靠窗的地方。她取出那半匹布,鋪在炕上,琢磨著娘家侄子快成親了,送塊細棉布過去給侄子做件新衣服。至于那兩盒點心嘛,也拿一盒回去……
梅子娘的娘家就在衍城,當初逃難也是奔著娘家來的。不過,她娘家過得也不寬裕,當初把他們安置下來也頗費了一些力氣。在他們最困難的時候,娘家兄弟送過來的幾斤糧食和幾十個銅板,讓他們度過了難關。
往年家里窮,孩子都養不活呢,雖然想給娘家送些能看得上眼的年禮,可家里情況不允許。今年回娘家,她在姐妹們面前,終于能抬起頭來了。
張小梅從衣服的內兜里掏出六兩銀子,放在自家破舊的炕桌上。梅子娘一見,立刻瞪圓了眼睛,驚訝地道:“怎么這么多?”
當初偶然間得知藥廠招工,說招12到15歲不等的男女工,包吃住,還有工錢拿。本來她是不同意閨女去的。女孩子家出去掙錢,而且晚上還不回來,會讓人說嘴的,以后說不定會影響閨女的婚事。
不過,張小梅堅持要去,還偷偷瞞著她去面試,等到閨女在契紙上按了手印,一切都塵埃落定的時候,梅子娘再反對也無濟于事了。她萬萬沒想到,閨女去藥廠做工,第一個月就帶回了一兩銀子的工錢,比她爹在外面干三個月苦力掙得還多。
接下來的日子,閨女每個月都能帶回一兩、二兩不等的銀子。每逢端午、中秋,還發了肉和點心!閨女在藥廠吃得好、住得好,每個季節還發兩身新衣裳。
這讓本來對他們家指指點點,說他們讓女兒出去做工的人家,都閉了嘴。當然,那些看不得別人好的碎嘴的人,說幾句酸話還是有的!有些人就這樣,恨人有笑人無!
張小梅抿嘴笑了笑,眼中露出得意的情緒:“娘,我自愿留在藥廠加班。這個月工錢和獎金都翻倍。再加上我干活賣力,是組里效率最高的,被評選為先進員工,又獎了二兩銀子!我這還是少的呢,廠里最高的,拿了整整十兩銀子!”
————————————
有的時候,在心里質問自己:為了寫文,累得頸椎腰椎不好,朋友漸漸疏遠,沒有時間約會而單身……這一切,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