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了一大隱患,顧老爺子為表感謝,在慶豐樓宴請知府大人,并有幸請到君永倫這位知府大人的好友作陪。席間,君永倫見好友愁眉不展,便追問其緣由。
姚知府放下酒杯,深深地嘆了口氣,道:“家中幼子被診斷為痘癥,內子和幾位伺候的丫鬟,也被過了病氣。請了好些大夫,都說……唉!”
痘癥,說白了就是出水痘或者疹子,這種在現代很小的病癥,在醫藥落后的古代,一不小心就會要了人的命。
而姚知府的夫人,在一連生了四個女兒后,才得了兒子,自然寶貝異常。兒子得病后,她衣不解帶地照顧著,從未出過水痘的她,也不小心被傳染了。
姚知府跟夫人青梅竹馬,感情深厚,即便她沒生兒子那會兒,也從未動過納妾的念頭。這會兒,兒子和媳婦都病了,而且是如此兇險的痘癥,都快把頭發給愁白了。
君永倫想起十幾年前,衍城近郊的一個村子,因為痘癥死了不少大人孩子。幸好當時的衍城知府反應快,迅速封鎖了那個村子,也不至于讓疫病蔓延。
“嫂夫人和煦兒,現在可還好?”君永倫想問姚知府得病人員是如何安置的,可這話畢竟有些傷人,到了嘴邊又咽了回去。
好在姚知府不是糊涂的人,他又重重地嘆了口氣,道:“煦兒和她娘,還有生病的幾個丫鬟,都送到莊子上靜養。君兄放心,我不是意氣用事的人。”
為了防止痘癥蔓延,姚家在郊外的莊子,已經禁止出入。每天,姚知府都會派人在莊子外面,遠遠地喊話,詢問夫人和兒子的病情。她們的病情不容樂觀,尤其是姚夫人整整三天高燒不退,眼看著就要撐不下去了……
顧蕭顧老爺子突然道:“有沒有請濟民堂的大夫去看看?”
“濟民堂?”白家這個新興的藥商家族,跟那些百年藥商世家比起來,根基畢竟還淺。當初,濟民堂被其他藥商擠兌,只能開在小城小鎮中。也就是跟顧家合作后,才漸漸發展起來。對衍城稍微有些身份地位的人來說,“濟民堂”這個名字稍顯陌生了些。
顧老爺子點點頭,道:“濟民堂的坐診大夫醫術不錯,或許他有辦法。”顧老爺子沒想到,他好心的一句話,卻導致了他孫女以身犯險,甚至染上了痘癥……
事情發生的有些戲劇化,又是那么理所當然。知府大人請濟民堂的大夫出診,白敬軒白三爺自然很重視。濟民堂的大夫束手無策,白三爺就厚著臉皮找上了顧家,求到能治愈腸癰的顧小神醫頭上。
顧蕭宴請了知府大人后,并沒有回家而是去了酒廠。當他傍晚從酒廠回來的時候,聽說自家孫女被濟民堂的白三爺請去給知府老爺家的病人治病時,他悔得恨不得扇自己兩巴掌。
往常其他的疑難雜癥,請了孫女去醫治,他一點都不擔心。能治好固然好,治不好只要盡力就問心無愧。可痘癥畢竟是不治之癥,而且傳染性極強。孫女要是有個萬一……這可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