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戰斗的大將,幾乎都派出去了,就連年近古稀的老將,也帶兵出征。森國不是沒有能戰的將領,可是戰神寧王盛名在外,他的一場場決勝戰疫,幾乎被當成教科書,為各國的將領反復推敲學習。
可無論怎么研究,都無法尋到最有效的應對之法。有時候,戰場上比的不是兵士的數量,軍隊的實力,而是心理戰。如果在一開始,就有犯怯的心,戰場上就容易失去判斷力,全盤皆輸。
出征的將領,要么身受重傷無力再戰,要么失手被擒等待森國用大量的金錢和條件來贖。森國皇帝看著殿下躲避他視線的官員,差點被心中憋的一股氣給沖昏過去。
之前,朝中議和的呼聲一次比一次高漲。可是,派了多少官員過去,人家理都不理見都不見就打發回來了。森國皇帝呼哧呼哧地喘著粗氣:“姓凌的欺人太甚!難道讓朕親自到邊疆,他才肯露面?”
森國皇帝肯定是不能屈尊前去的!誰有足夠的分量去議和,成了朝堂上爭執的中心。太子病重,不少官員已經開始站隊,都各自推舉自己選擇的皇子。
如果完成本次議和任務,解了森國的燃眉之急,不但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上升,也會吸引更多的官員投靠過來,將來才更有機會站上那個位置。一舉數得的好處,幾個成年的皇子幾乎爭破了頭。
勝出的大皇子,滿懷雄心壯志地前往邊關。最后依然是灰頭土臉地回來了。他不但沒見到寧王的面,還差點卷入戰場之中。如果不是忠心的暗衛重新把他拎上馬背,他估計已經死在了馬蹄之下。
見識到戰場殘酷的大皇子,回來之后就“病了”。比起那個位置,他更珍惜自己的小命。命都沒了,還怎么去爭?
皇子接連去了三位,都無功而返。炎國大軍兵臨陵城的消息傳到京城,京中百姓人心惶惶,更有甚者已經收拾了家當,打算投奔外地的親戚。
就在這時候,太子殿下不顧自己剛剛有所好轉的身體,臨危請命。太子是一國之中,僅次于天子的存在,這議和使者的分量足夠了吧?
森國皇帝把太醫院幾位老太醫都叫過來,詢問太子的身體,到底能不能經受住議和團的長途跋涉。太醫們診治過后,都說太子病情有所緩和,注意些應該沒什么大礙。
森國皇帝猶豫了一晚上,最終還是同意了太子的請求。畢竟,太子是最佳人選。太子自幼聰慧,有擔當,如果不是他身子不爭氣,現在已經能幫著分擔國事了吧?
森國皇帝突然感到一陣疲憊和無力感襲來——他日漸老去,這個國家這份責任,到底交到誰的手上,才能延續往日的輝煌?良將難求,合格的繼承人更難求!
他把國師召到御書房,急切地問道:“有寧王妃的消息嗎?還沒查出來?到底要查到什么時候?是不是等森國亡國后,還沒揪出罪魁禍首來?”
國師看著他,緩緩地道:“陛下,稍安勿躁!臣經過認真分析:琳瑯公主剛剛傳回消息,說小神醫愿意來森國跟太子治病,就被人劫持生死不知。說明,有人不想讓太子好起來……”
森國皇帝皺起眉頭,目光森然:“你的意思是……朕的幾個兒子,為了爭儲,才導致了這場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