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上午,劉學和李志浩去了臨時租來的倉庫。他們剛到不久,運輸公司的車就到了,一共是兩輛九米六的車。
車一到,雇來的當地村民便開始裝車。不到中午,車就裝完了。
裝完車,趁著司機蓋苫布的時候,劉學把李志浩叫到了一邊,他有些事情要和李志浩說。
“五哥,先謝謝五哥這幾天的幫忙了。”劉學先感謝了李志浩一番,而李志浩則擺手說不必如此,咱們的關系在這擺著,這點小忙不算事。
表示完感謝,劉學接著說道:“五哥,不出意外的話我過十天半個月還會回來,在我離開這些天里你幫我多買些糧食,越多越好。”
在圖書館查資料的時候,劉學查到明朝末年幾乎年年干旱,伴隨著的還有洪澇和蝗災。尤其是崇禎皇帝繼位后,陜北幾乎年年都是大旱,赤地千里,餓殍遍地,易子而食的現象比比皆是。
資料上僅僅是“陜北大旱,赤地千里”幾個字的描述,然而在這幾個字的背后則是成千上萬人的死亡。如果是以前看到這些東西,劉學頂多會感嘆一聲朝代更迭時最苦的就是百姓。可是現在不一樣了,再有不到半年的時間自己就要成為大明皇帝了,那些人關乎著自己的命運。正是因為陜北大旱,而朝廷賑災不濟才導致農民起義的爆發,進而導致明王朝的覆滅。
不管是為了百姓,還是為了自己,劉學都不會坐視這一切的再次發生。賑災,錢不是最重要的,糧食才是。
“你要糧食做什么?”李志浩不解的問道。
要糧食做什么?在沒有決定要把自己的事情告訴李志浩之前,劉學要找各種理由去敷衍他。
找個什么理由呢?啊,對了。
“我不是要給我爹開個養殖場嗎?養殖場得需要大量的糧食,我現在做準備,就是未雨綢繆,先把糧食備好,省得到時候抓瞎了。”
“這樣啊。”劉學要給父親開養殖場的事情李志浩是知道的,當劉學說出這件事的時候,李建設說這件事他來安排。現在華國經濟已經開始騰飛,各地方官員政績考核的一個硬性指標就是當地的經濟發展,與當地資金相比,外來資金更能提升官員們的政績。
為了能讓養殖場建設的更順利,同時能從政府手里拿到更多的優惠政策,李建設打算讓大兒子李志輝出面,先聯系好設計公司和施工隊伍,,然后再去雁翎市和市領導就養殖場的建設進行商業洽談。
“你買糧食要做飼料的話,我看你就別買市面上正常的糧食了,陳化糧更加劃算。”李志浩說道。
“陳化糧?”劉學還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他問道:“陳化糧是什么東西?”
“陳化糧就是國家糧食儲備庫里放時間太久的糧食,這樣的糧食人吃了不太好,但是做飼料是沒什么問題的。每年國家都會對外處理一批這樣的糧食,我家每年也會接一部分,如果你要,我就跟我哥說一下,今年的份額都留給你了。”李建設的公司每年都要替國家處理一批陳化糧,這些陳化糧大部分都是要送到各地的飼料廠的。所以劉學如果買糧食是為了做飼料,那這些陳化糧是再合適不過的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