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村的村民一開始都是姓劉的,不過在隨后的數百年時間里,因為戰爭等因素不斷的有外姓人來到劉家村定居,久而久之就造成劉家村一半以上的村民不是劉姓的現狀。
金家就是在這二百年間來到劉家村的。與劉姓族人安于現狀,不爭權奪利的作風不同,金家從一來到劉家村就想著成為劉家村的話事人。百余年前,金家出了一個舉人,這個舉人就是金老爺的不知道第幾代爺爺。
中舉后,金老爺的不知道第幾代爺爺被放了一任知縣。由于沒有后臺,且任職的是一個窮縣,所以金老爺的不知道第幾代爺爺一輩子沒有再往前走一步。他不僅當了一輩子的知縣,就是在任期中也沒能摟到太多的銀錢。致仕后,金老爺的不知道第幾代爺爺回到劉家村,然后用自己積攢的銀錢在劉家村買地置業。
一晃一百多年過去了,金家一點一點的成為劉家村最大的鄉紳,占有劉家村百分之八十的耕。與此同時,劉家村百分之九十的村民都成為了金家的佃戶,靠租種金家的耕地生活。
下午的時候,劉恭瑜帶著族里一些年長的人過來,他們向劉學表達了愿意把族譜借給劉學的意思。于是,從這天下午開始,劉氏一族開始收拾祠堂里的靈位等物,而劉學這邊則是派人給馬三傳了個信。
接到劉學的命令后,馬三立刻派人來修建劉家祠堂,同時,還修建從雙余道口到劉家村的道路。
雖然人們對于劉學的操作很是迷惑,不知道他為什么會這么重視一個小村莊里的普通百姓,但他們還是忠實的執行了劉學的命令。
雁翎市的油田多是在雁翎市區及西南兩個方向,但這并不是說在雁翎市以北就沒有可開采的石油。劉家村的石油產量很低,但是在距離劉家村西偏南約五公里的黃約村的石油產量卻極高。劉學就親眼看到過黃約村南林立的磕頭機,以及懸空在河道上的輸油管道。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劉學決定幫助劉恭瑜,乃至于整個劉氏一族,但他不想直接給對方錢或者土地,他想用另一種方法幫助他們。
從來到劉家村的第二天開始,劉學開始在黃約村一帶尋找石油。指揮著隨行的工匠利用劉學從現代買過來的探測儀器,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時間便確定了幾個適合打油井的地點。然后,工匠們立起了機器,開始鉆井。
“老劉,你來了。來人,快來卸貨。”黃約村村南的鉆井隊院內,看到劉恭瑜帶著兩輛馬車來了,鉆井隊負責人張二陽立刻大聲的招呼隊員開始卸車。
劉恭瑜看了一眼不遠處高高豎起的架子,機器也在轟鳴,一根鉆桿不停的旋轉著往地下鉆,他朝張二陽說道:“張隊長,你們忙你們,車我們來卸就行。”
經過了解,劉學知道劉恭瑜沒念過書,給他重要的工作估計他也做不來,于是劉學就便讓劉恭瑜仗著是本地人的優勢,讓他給鉆井隊提供后勤補給。
在確定好用重修祠堂來換取借閱劉氏一族的族譜后,劉學讓他帶來的幾名翰林開始抄寫劉氏族譜。然后,劉學帶隊去了黃約村。
來到黃約村,劉學下車后便開始觀察周圍的地形地貌。雖然他親眼見過黃約村的磕頭機在什么位置,但是這可是幾百年前的大明,兩邊的地貌多少會有些不同。
觀察了一番后,劉學確定了幾個大概的位置,然后他開始指揮著隨行而來的工匠用探測儀器對這幾個地方進行探測。
探測工作剛開始沒一會兒,從黃約村的方向就跑來了一大群人。
“你們是什么人?干啥要踩踏俺們的麥苗?你們都給俺出來,要不然別怪俺們不客氣了。”一群人跑到近前后,看著探測時被工匠們不小心踩倒的麥苗,一群人心疼的大叫了起來。
大明的百姓是非常老實,非常善良的,但是一旦涉及到糧食就不行了。當有人看到劉學一行人在麥地里來回走動的時候,那個人立刻回村報信,然后大家伙在里長和族長的帶領下拿著掃帚耙子等武器急匆匆趕到村南事發地。
倉啷,一陣拔刀的聲音響起。當御林軍士兵看到一大群拿著武器的百姓趕來后,他們紛紛拔出了腰間的長刀。
看著密密麻麻的明晃晃的刀子,黃約村的百姓害怕的停住了腳步。但是當有人看到被踩踏的麥地后,他大聲的嚎哭了起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