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長這么大,可就沒離開過自己的視線,唐母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堅持自己的意思“出門在外,不論你出去幾天,帶上娘給你準備的東西就是了。里面有穿的,用的,梳子,銀兩你只管用,不夠了叫人來與娘講,娘再給你拿。”
唐寧心里一陣的暖意四溢,她不過是出去兩日,娘就掏了自己腰包給了二十兩銀子,她做甚能花這么多呢
但還是乖巧地應了“行,我都聽娘的。”
反正有馬車裝著,也不用她真的隨身帶著。
回到崇明縣,唐寧只到了李宅喝了口茶便就催著李長志帶著她去看三家店鋪。
一家就在崇明縣,最熱鬧的大街上。
店鋪四個門面,兩層樓高,后面還有兩進的院子。
這可不是間小酒樓。
“長志哥,今兒中午我們就在這家酒樓用飯。”唐寧和李長志一道進了酒樓。
李長志早就來過酒樓,掌柜都是前日才被他換掉的。
掌柜熱情地接待了二位,上了二樓的包間,并按著唐寧的要求上幾個招牌茶。
到了午時,整間酒店陸陸續續地上客。
包間足有十余間,卻只是上了兩個包間,其中一個還包括他們二人。
唐大廚拿出了當年當大廚時挑剔的嘴,一上一口便要中肯地評論兩句“長志哥,我中肯地評論,你們這個廚師是有些水平的,但是水平有限,他炒出來的菜或許比常人好上不少,但是你們這么大一間酒樓,只上這么些中規中矩的菜,屬實缺點意思。”
看著面前擺的菜品,與唐寧燒出來的家常菜相比,李長志都感覺少了些味兒。
“寧妹妹,如果說我之前沒吃過你炒的菜吧,這菜其實在大多數的酒樓里也算是不錯的,不說頂頂好吧,最起碼不會差了多少去,但是吃了你炒的菜后,我就總感覺少了些啥”
少了什么
李長志說不出來,對于廚藝這一方面,他只能憑自己的見識與三觀。
“普通老百姓吃,求溫飽,可口不可口倒在于其次,這些老百姓也不會到你這店里來吃,所以來吃的也最起碼是些有錢人,比如,你看樓下那一桌,不僅點了肉,還有魚,這么一餐吃下來,小二兩是需要的,
可是二兩銀卻是足夠平凡人家兩月的開銷,自然你這里菜品就不能只注重味道,
我們燒菜,一是色,二是聞,三是味兒,需要色香味兒俱全,才算得上是道好菜。所以首先,你這里的餐具,就需要改進,不論大小菜品,都得有自己專用的盤具,稍后,我給你
些圖片,你去找人把餐盤啥的先給做出來。”唐寧自然是專業的。
炒菜,晾菜,燒菜,燉菜,烤的,炸的自然什么樣的菜,用什么樣的盤,李家這酒樓怕是崇明縣最大的酒樓了,怎么能什么菜都用圓盤子裝呢
“擺盤兒是首要,讓人一看就被菜品外觀吸引,再一聞兒,就得一個字香。再是下口能回味無窮,那么才算是一道合格的菜品。
所以你們的廚師,不僅要學廚藝,還要學擺盤。墩子不僅要學切菜,還要學雕刻,一塊豆腐也能切出如發的細絲,一根蘿卜能雕出白玉的擺盤,半顆冬瓜也要雕出來一個瓷器般的碗”
唐寧越說,李長志越驚訝。
這些東西也太多了,他一時還差點沒記下來“寧妹妹,你等等,我拿紙筆記下來,照你這么說,不僅是要燒新的瓷盤,廚師要學廚藝,連切菜的師傅也得再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