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含糊道“一定是要回的,也不忙在一時。”
老婆婆見郭采瑩帶著兵刃,問道“姑娘,你們家是練家子吧,別忙著回去,萬一你爹娘生氣,把他打壞了,可怎么得了。”她見二人不像兄妹,又冒雨趕路,認定了他們是一對私奔的小情人,這才好心提醒。
郭采瑩紅著臉道“不會的,他是我們家的大恩人,我爹媽早盼著他回去呢。”
老婆婆道“那還不快回家,在家千般好,出門一時難啊。”一邊說,眼圈也紅了。
老公公知她想起了半生風雨,諸多苦處,心里也頗感慨,勸道“人家在外面自然有人家的道理,你別操心了。”
二人在這戶人家休息了一天,留了些茶飯之資,向二老告辭,啟程趕往滄州。
路過遺臭坡時,遠遠的見坡上有許多人,張正心想多半是武林人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別過去了。
二人繞路而行,再走上大路時,已是中午時分。
又行了一程,道旁兩間矮房,挑出一個酒字。
張正和郭采瑩進了小店,里面已有十幾個客人,坐下之后,沒有要酒,只要了兩個素菜,兩碗米飯,一邊吃,一邊聽客人們天南地北的交談。
忽然,有個客人小聲道“也不知是誰這么大膽,把呂家的藏書樓燒了,還殺了不少人,這下江湖上的那些綠林好漢可要燒高香了。”
另一人道“可不是嘛,要是沒有奸邪傳約束,這幫無法無天的家伙還不知干出什么出格的事來,天下從此多事嘍。”
又有一人道“天塌下來有高個頂著,你怕什么那么多的成名劍仙,正道高手,都是吃干飯的嗎壞人絕沒有好下場。”
先一人道“話是這么說,總是少了一種懲惡揚善的手段,甚為可惜。”
正說著,又進來兩位客人,兩人本來已經找位子坐下,向張正和郭采瑩這邊看了一眼,臉上微微變色,又起身離去。
張正料想這兩人極可能是呂家弟子,或與呂家沾親帶故,見自己二人在此,一定是回保定報信去了。呂家似乎沒有特別的高手,但他們朋友多,若是請來了一位兩位八大劍派的高人,自己和師妹可就難以抵擋了。
郭采瑩也看出那兩人不太正常,說道“咱們走吧。”
二人結賬出來,快走了一陣兒,路上行人漸多,聽道路傳言,鬼手門要在八月初一舉辦祭祖大典。此時是七月十七,距八月初一還有十幾天,保定離滄州不過三百余里,時間上綽綽有余。
張正心里略感欣慰,雖然沒有找到父親的墳墓,總算不至耽誤了本派重出江湖的第一件大事。忽然想到喬前輩有能出現在滄州,稍稍轉好的心情又蒙上了一層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