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廣平府繳獲的東勝神州鐵料,由湯若望督造,全部鑄造野戰炮,告訴孔友德,不得挪為它用;
三,弄清楚鐵敢為何和河間民團攪到一塊,派說客去找他,允諾封他為侯爵,執掌軍工廠,他喜歡賺錢,讓他賺,帝都的鋪子隨便挑,讓說客多挑一些奇珍異寶帶過去。”
“喳!”眾心腹齊聲應答。
“主子,廣平府繳獲的東勝神州鐵料,共七千余斤,有不少王爺貝勒想要拿去打造鎧甲。”寧完我抓準機會,趕緊匯報。
“一概不允!若有侵占的,一律退還。”
“十四哥......”多鐸有些急了,打一套鎧甲咋了?
“老十五,好刀用在刀刃上,以后招攬到鐵敢,自會有東勝神州鐵料。”多爾袞態度堅決,不給多鐸機會。
說客的任務再次交給李慶康,李慶康真心想一走了之,不干了。
你們當初要干掉鐵敢,現在想起了他的好,又要重新招攬,還能談么?我這是去送死!
最后,在寧完我的安撫下,李慶康踏上南下松江之路。
李慶康南下尋訪鐵敢之時,應天府權力斗爭暫時平息,內閣開始運轉,準備啟動兩件大事:
一是北上求和,洽談聯虜平寇,順帶著把吳三桂爭取回來;
二是是否組建軍工廠?
內閣決議,北上使團由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左懋第為主使,太子太傅陳洪范、太仆寺少卿馬紹愉為副使,結果使團還未出發,就鬧得不可開交。
為啥?左懋第和馬紹愉兩人不對付,左懋第一直是主戰派,而馬紹愉是主和派,兩人因政見不合,早就有怨,如何攜手?
人選出現爭執,遲遲無法達成一致之際,求和的內容照樣出不來一個結果,聯虜到底要聯到什么程度?朝廷愿意付出的好處又具體是什么?內閣沒給出內容。
求和的內容都無法確定,你讓使團去談什么?
左懋第只好自己上書,提議清軍退回遼東,并出兵協助明朝剿滅李賊,軍餉由明朝支付,同時開放互市。
這咋可能?
清軍到手的肥肉如何會吐?還要拿清軍的軍隊當槍使!這分明是過去宣戰!
內閣不得已,倉促提出以長城為界,將關外讓于清軍;二是可以同意歲幣,以三十萬兩銀子為上限。
左懋第不同意,甩袖不干。
最后,史可法出面,“強硬”勸說下,左懋第才勉為其難地同意北上出使。
北上求和一事暫時擬定,新火器制造迫在眉睫,與北上求和不同,閣老們一致贊同組織工匠開工,拖不得。
但圍繞是否延續先皇組建軍工廠一事,內閣大學士們意見相左,再次爭吵不休。
南京作為留都,一直保留了六部、都察院等一整套與帝都相對應的中央機構,軍工廠剛設立,所以留都暫時未搭建。
“諸公,單獨成立軍工廠,打破六部五寺之制,歷朝歷代未曾有過,非良策也。”首輔馬士英旗幟鮮明反對。
禮部左侍郎姜曰廣臉色鐵青道:“先皇下旨成立的軍工廠,難道要廢在吾等手上?”
姜曰廣的觀點代表朝廷不少人的觀點,天師的戰績擺在那里,且強敵環伺,組建軍工廠制造新火器,名正言順,有何不可?
馬士英心中火起,帝都的軍工廠把工部軍器局和內府兵仗局糅合在一起,滑天下之大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