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出身的官員與太監一起管理,能管理得好么?
看看他們在帝都做了啥?扯皮三個月才開工,先皇糊涂啊!
況且原南京守備太監,現司禮監掌印太監韓贊周不同意,這是搶了內府的事權,兵仗局不能并到軍工廠。
雖然新朝剛立,內府兵仗局沒幾個工匠,但涉及到內府的權力,豈可輕易讓步?
“國事危急,一切從簡,新火器制造交給工部軍器局,兵仗局如若想造,他們自己去找工匠。”
馬士英厭惡掣肘,想一攬權力,加快決策速度,他認為這是當前應對北方大敵的唯一策略。
尤其是姜曰廣,西林黨出身,自己提什么方略,他的任務就是反對,為反對而反對,不管是非與對錯。
禮部尚書王鐸是和事佬,不愿多發言。
史可法作為裱糊匠,一心推動政事落地,只好勸道:“少宗伯,不如工部軍器局先行打造新火器,軍工廠組建一事暫緩,等北方危機解除,再組建不遲。”
姜曰廣見四位閣老中有兩位反對組建軍工廠,只好妥協。
馬士英是急性子,當即安排工部軍器局負責人。
軍器局特殊,直接設主事,不設正使、副史,級別提上來,這倒是顯示出馬士英的雷厲風行,以及對軍器局的重視。
“帝都逃過來的原軍工廠官員,可否安排一些人進入軍器局?”史可法補充道,他認為這些人業務熟,能加快軍器局的新火器打造。
馬士英搖頭,不贊成!心里清楚史可法要推薦方以智等人,方以智是三皇子的老師,且與自己的政治搭檔阮大鋮有仇,如何能用?
方以智、安吳陽、宋銘仁等人,因帝都失陷投降大順,名節有虧,一直被閑置。
方以智名滿江南,復社四公子之一,西林黨重點培養對象,曾經在復社異常活躍過。
所以,近幾日重新啟用他的呼聲很高!
“聽聞帝都軍工廠有不少國子監學子參與打造新火器,可讓這些人到軍器局來指導工匠制造。”
馬士英說出自己的主意,他前些日子看到一位國子監學子關于軍工廠的策論,認為撿到了寶!
這名國子監學子是誰?
當初的軍工廠七君子之首劉俊彥是也!
方以智、宋銘仁是官員,投降便有了污點。而劉俊彥等人是國子監學子,沒有官身,逃回來反而成了英雄,重新就讀國子監,被眾多學子追捧!
為啥?經歷豐富呀!能吹牛逼!就問你們應天府的學子們,誰見過大順軍?誰經歷過國破時刻?
劉俊彥當初并未跟隨王吒一起南下,而是跟著表兄宋銘仁,一路受盡磨難才抵達應天府。
英雄劉俊彥在眾星拱月中,過得很滋潤,古代人若成為名人,會想干啥?
自然是指點江山,他整理經歷,寫了一篇軍工廠的得失利弊策論。
策論中提及燧發槍與野戰炮的制造,也順帶罵了摸魚郎幾句,認為其有名無實,不過是先接觸海商弄到東勝神州鐵料而已!
帝都的江湖,南京的江湖,王吒已飄然而走,遠離是非,但這兩處江湖依然有工部摸魚郎的傳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