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澤乃頂級勛貴出身,對四書五經不感冒,太子喜歡軍工,喜歡打仗,其實是好事,且何騰蛟說得有道理。
于是,他附和道:“何大人言之有理,有閣老在旁輔助,何愁太子的學問不漲?”
史明法再猶豫,也擋不住高官們要重立朝廷的沖天激情,三月二十四日,一眾高官勛貴涌入弘興帝所住堡樓。
誰料,迎來大型尷尬現場。
撿條命回來的弘興帝,早已看淡皇權富貴,一切皆是浮云!
玉璽一拋,你們愛干啥干啥,別跟我解釋。
他能做到的最后倔強,就是不蓋章!
想蓋的話,你們自己蓋!
話說,當初你們擁立我登基,我有自己做主的一天么?有按照我的心意蓋章的事么?
還不是你們說了算。
做皇帝唯一遺憾的一件事,當年錯過冠軍侯。
那一年,他的確很欣賞冠軍侯,親自頒發錦衣衛百戶職位。
那一年,他不該心有顧慮,用人何須要疑?
那一年,他應立即安排新任務給冠軍侯,以冠軍侯的能力,很快便是千戶、同知,最后成為錦衣衛指揮使。
多么磊落的一個人,重情重義,不摻和政事,不附庸任何派系,當年只是受先皇所托,護衛三皇子和長公主而已,自己為何要猜忌?為何不能去爭取?
高官勛貴們傻眼,沒見過這樣與世無爭的皇帝。
你發發火,摔摔東西也好!我們一陣哭泣,勸導陛下以國為重,多么完美的一段佳話!
程序不合適!
拿著玉璽的史明法第一個念頭閃出來,絕對不能這么干,世人怎么看?歷史如何寫?
豈不是要背負脅迫皇帝的罵名?
史明法干不出這種事,何騰蛟再著急也沒用,他級別不夠。
第一次請旨,無疾而終,眾臣散去。
三月二十五日,鐵桿團中軍,白帆如云,士氣如虹,向北碾壓而去!
隨后,檄文傳檄天下,從臺灣,到海南,再到廣東,逐漸蔓延。
鐵桿團出兵!
為啥要北伐?
原來,鐵桿團要給天下人看,只要有反正的將領,一定會傾力相助!
猶如往景朝內部埋種子,想反正,速來聯系鐵桿團。
王吒提前北伐想要達到的效果,正是一箭雙雕!
東北我要占,占的時機剛剛好,因為占的同時能助姜瓖一把。
南名各自為政,互相扯皮內耗,是南名速敗的最大原因。
有軍隊在反正的時候,各個勢力一定要出手,別想漁翁得利,等是得不了利的,出手的勢力多,才是得利最大化的絕佳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