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鄭芝龍本就沒有降意,只會在福建做他的逍遙王爺,坐山觀虎斗,怎會去跟鐵桿團拼命?”
多額琿一反往常,不待眾臣深入商討,直接下定論。
“主子,不如向泰西諸國購買風帆戰艦,然后承諾將臺灣割讓給他們。”寧完我心中忐忑,說出拉泰西入局的策略。
“割讓?以后再奪回來?”豪格反問道。
這個時期的景朝,處于往上發展期,還不至于病急亂投醫,打敗鐵桿團,泰西人以臺灣為跳板,照樣威脅景朝。
多額琿本想剪除豪格,但鐵桿團越來越強,景朝內部的權力爭斗不再突出,豪格至今依然活著。
“算了,無須再議!”
多額琿心煩,冷言制止,然后下令道:“速派人去大同,讓阿濟格回京。”
眾臣低頭無語,事已至此,哪還顧得上平定姜瓖。
以遼東半島為基地的鐵桿團,隨時可打帝都,景軍精銳必須回防,部署于京畿。
“多羅親王滿達海駐防居庸關,承澤親王碩塞守紫荊關;
封鄭芝龍為平東王,但人必須留在帝都,讓其手下去打鐵桿團;
與泰西諸國商議,購買風帆戰艦,多收集情報,找機會讓他們再與鐵桿團打起來。”
多額琿迅速說出各項指令,大臣們讓他很失望,沒有什么眼前一亮的妙策。
鐵桿團海軍繼續向北騷擾劫掠,五月二十六日,甚至打到山海關南面十六里處。
鐵桿團騷擾是真,攻打為虛,但卻著實讓景朝王公貴族們驚出一身冷汗。
拿下山海關,是要打通與遼東的聯系,這還了得。
當然,鐵桿團不過是嚇一嚇對手,探到景軍有大量騎兵增援,便放棄劫掠,于六月四日,返回旅順港。
靠岸沒多久,王吒獲悉,欽察大臣史明法,以及張世澤與何騰蛟已到遼東三日。
不僅人來,還帶著當今時局的三策而來!
哪三策?
暫停北伐、土地變革、樞密院!
對于暫停北伐和樞密院,王吒無所謂,你們講什么都可以,反正影響不了我。
讓他感嘆的是,土地變革的論述竟有十幾頁,足見落難高官們之用心,可也反映出他們的局限。
高官重臣們看問題的角度,看社會運轉的邏輯,有其敏銳與獨到之處。
怎么說呢?畢竟他們接觸和管理過一方府縣,乃至于一省一國之地,理政經驗豐富。
但,終歸是有思維局限!
政策一要講時效性,二要看施政者的能力。
時效性的意思是,在當前內外環境下,提出有效解決方略。
以當前環境論當前事,落難大臣們的方略貌似可用,弱點在于螺螄殼里做道場。
別管螺螄殼是大是小,他們的思維只會在一個限定的螺螄殼內做文章,跳不出螺螄殼之外。
一切皆是向內,向內求,向內壓!
落難大臣的政策時效性上看似沒毛病,可他們的能力有限,不具備向外拓展的視野,如此能力還想啥爭權奪利,官海逐浪?
王吒的解決方略明顯比他們強得多、高明得多,是向外,是去發展增量,是去拓展土地!
以此來解決就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