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六日,黃骨島堡北面。
戰馬追逐,煙塵滾滾,鐵桿團三千多精騎正與科爾沁部近三千草原騎兵糾纏廝殺。
三日來,雙方騎兵,從紅咀堡起,到歸服堡、蕭家島關,最后到黃骨島堡,反復襲擾撕咬。
損失均等,誰也打崩不了對方,誰也不服誰!
戰場一角,一個矮壯八字胡草原騎士,露出得意的笑容,拔出彎刀,收割就在前方。
前方,鐵桿團落單騎兵,戰馬臀部中了兩箭,體力不支,噗通倒地,士兵跌落下馬。
彎刀閃耀,草原騎士俯身,借助馬的速度,只要輕輕一劃,戰利品到手,鐵桿團騎兵的好東西實在太多。
快速逼近中,那名跌落的士兵扭頭沖他狠厲一笑。
“額休特!”草原騎士勒馬欲躲。
對方已經側身,右手舉起一支燧發手槍,
砰!
科爾沁騎兵戰馬身軀中彈,頹然倒地。
這就是三日來騎兵大戰的常態之一,雙方勢均力敵,各有所長,沒法擊垮對方。
鐵桿團騎兵武器領先,有線膛槍,可以遠距離攻擊草原人,有燧發手槍,挨近后能防身,難以收割。
科爾沁騎兵,騎術領先,奔跑追逐,轉彎繞圈過障礙,容易捕捉戰機;騎射精湛,可以中距離威懾鐵桿團騎兵。
騎戰雖打得你來我往,但科爾沁騎兵心中苦悶,鐵桿團騎兵的戰馬比他們的要好,速度快、耐力強!
他們要執行拖延鐵桿團追擊景軍的任務,不得不主動出擊,一旦交戰,草原人想擺脫出去,總得損兵折將。
曾經想打就打,想撤就撤的草原虐中原快活戰斗模式,一去不復返!
八字胡草原人怒火中燒,爬起來,要追砍那個開槍的鐵桿團騎兵。
咦!有戰馬臨近!
八字胡側頭看向左前方,煙塵中鉆出一匹神駿非凡的白馬。
我滴個天啊!戰馬已掛的八字胡目眥欲裂,扭身就跑,他被白馬上的將軍鎖定了!
跑?
王吒的神駒白馬,相當于八缸超跑,別說你用腿跑,就是你騎上普通戰馬,在神駒面前不過是三缸轎車!
一樣輕松碾壓!
“第三個!”王吒默默暗數,神駒搭配丈八馬槊,殺人效率逆天。
增援的鐵桿團騎兵已殺到,他親率三百精騎沖在最前面。
17世紀,重甲具裝基本退出江湖,戰場乃輕騎兵的天下。
作為破甲的重兵器馬槊,鮮有露面的機會。
何謂馬槊?漢代古書記載,槊,矛也,矛長丈八謂之槊,馬槊即是戰馬上所用的矛。
丈八馬槊,非沙場猛將不可用也!
馬槊不是普通的矛,原因有二,一是槊重,接近六米的長度,且鋒刃一般在五十公分以上,臂力不達標的人,舉都困難。
二是槊頭為劍型,兩側開刃,可刺可劈,變化多端,操作難度高。
“第四個!”
白馬風馳電掣,轉瞬間追上一名膽寒轉彎跑的草原騎兵,一槊下去,直接對穿。
幸好新七連前鋒騎兵纏住這批科爾沁騎兵,馬槊方有用武之地。
王吒殺得興起,一夾馬肚,起速接著追殺下一個目標。
迎面沖來一個悍勇科爾沁小頭目,緊盯槊鋒,要玩刀尖上跳舞的技術,躲過刺擊,然后揮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