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基地?
大規模工業化!?
李牧云明顯吃了一驚,“會不會太著急了?”
方巖笑了笑,“你知道嗎?在銀河系,凡是進行跨星系移動的遠程艦船,都需要配備高級別聚變反應堆。”
“根據銀河聯盟船務局的數據,聚變反應堆每年的銷量,高達三百萬套,這還不包括軍方或者其他權利機構自己研發生產的,僅僅是商業銷售,就能夠達到如此規模。”
“我的天哪,每年三百萬套聚變反應堆!?”李牧云吐了吐舌頭說道:“這可真是一筆大生意啊。”
方巖點了點頭,“別忘了,銀河非常巨大,單是從地球到銀河中央,就需要兩點八萬光年,而包括灰暗區在內的整個銀河系,更是直徑高達一百九十萬光年。”
“當然了,灰暗區雖然巨大無比,卻也是荒涼的不毛之地,全銀河百分之七十的人口和商業,都集中在銀河內環。”
“考慮到地球到銀河內環之間漫長的距離,以及工業巨頭對市場的壟斷程度,我們的產品即便性能優異,想要在短時間內占據大量市場份額,也是根本無法完成任務。”
“但沒有關系,我們只要能先在本地市場站穩腳跟,就是相當不錯的開局了。”
李牧云思考片刻后說道:“老板,我明白了。”
“量子場聚變反應堆和指南針不同,指南針本質上是一套算法,可以通過數據傳送的方式,瞬間到達銀河每一個角落。”
“而聚變反應堆是非常復雜的工業實體,原材料需要提前采購,產品也要通過貨船運送到銀河各大星系,并且還要在本地提供售后和技術支持,所以很多事情都需要提前準備。”
“就是這樣。”方巖從口袋里拿出電子煙抽了兩口,“目前我們使用的超導線圈是外環行商提供的,但如果大批量生產的話,肯定還是從廠家直接購買更加劃算。”
“但生產這種超導線圈的廠家,幾乎全都集中在銀河內環,貨船跑一個單趟都要二十幾天。”
“整合供應鏈和銷售體系這件事,對銀河內環來說并沒有什么難度,但對身處邊緣區的我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挑戰。”
“生產基地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如果全面商業化,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很多。”
……
李牧云走了,帶著方巖給他任務,為即將開始的工業化大規模生產,提前跑馬圈地。
隨著大宇宙時代突然降臨,許多企業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如果能從地球當局手中買到閑置廠區自然最好,實在不行就必須自己重新打地基建造,但那樣勢必會浪費很多時間。
考慮到量子場聚變反應堆的制造難度,方巖對此并沒有把握,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先找找看吧。
夜幕降臨的時候,方巖回到了位于白色巨蛋的辦公室,坐在辦公桌前,看著電腦屏幕上的生產計劃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