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便將張天祐拉到一旁,悄聲道:“張副帥,這是何意啊?”
張天祐道:“郭少帥已決定投靠小明王,李公公今天是來封賞眾將的,朱副帥你還是趕快接旨吧!”
朱元璋回道:“大丈夫寧能受制于人,張副帥,這是郭少帥的意思?”
“是,現在郭大帥已死,眾將皆尊少帥,莫非朱副帥還有別的心思?”
朱元璋沉默不語。
張天祐接著道:“如今天下之勢,小明王蕩平中原,已是義軍正統,若要驅除韃虜,不可再各自為戰,否則遲早被元軍各個擊破。只有以小明王為尊,大家團結一心,方能擊敗蒙元,復我大宋。”
朱元璋無奈地搖了搖頭,率眾跪伏在李公公面前,高聲道:“臣,朱元璋,接旨!”
李公公宣旨完畢,與朱元璋客套了兩句,便與張天祐一道走了。
這圣旨封了郭天敘為都元帥,張天祐為右副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其他眾將各有封賞,不一一細表。
朱元璋拿著圣旨,召眾將于帳中議事。
朱元璋隨手將圣旨扔在案幾之上,隨后坐下,“這個圣旨,大家怎么看?”
湯和性急,怒道:“這小明王是哪里冒出來的,他劉福通在中原作威作福,怎么還跑到淮西來發號施令,這手伸得有點長了吧,大帥你怎么就接了這么個鳥東西!”
朱元璋搖了搖頭,“本帥也不想接,但劉福通數十萬大軍就在中原一帶,跟他撕破臉,只怕他會助這郭天敘來對付本帥,到時怕就壞了大事。“
徐達道:“大帥說得也有道理,劉福通現在如日中天,還沒到與他們撕破臉的時候,不過這日后怕是要多受他們掣肘,有些事怕干起來沒那么利索了。”
朱元璋看向李善長,“李先生怎么看?”
李善長依舊不喜不怒,輕撫胡須,“依在下看來,此事利弊皆有。利者,附于大宋,大帥可藏鋒芒,元軍必不以淮西為患。弊者,日后若有令從亳州來,怕是亦要遵從,頗有不便。”
朱元璋點了點頭,“李先生言之有理,不過接下來,我們當如何?”
李善長又道:“亳州路遠,劉大帥亦不會以為各路英雄依附于他后便會言聽計從。所謂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這亳州之軍令,估計也不多,只要不明著跟他們作對,問題應該不大。”
朱元璋又點了點頭,“也是,我們反正該干嘛干嘛,只要不太出格,反正他劉福通現在估計也騰不出手來把我們怎么樣,只要他不支持郭天敘來找我們麻煩,其他都好說。”
議事完畢,朱元璋心中煩悶,便出城巡視各處,順道散散心。帶著馮家兄弟,領著一隊親兵到和陽城郊四處查看。
當走到一處灌木叢附近時,忽刮起一陣風,胯下白龍駒人立而起,一聲長嘶,虧得朱元璋騎術精湛,才沒被晃下馬來。
那灌木叢中忽有一股殺氣騰起,仿佛有只野獸蟄伏在里面一般。馮家兄弟趕忙領著親衛,迅速擋在朱元璋身前。
此時在那灌木叢中站起一位黑大漢,虎背熊腰,一臉殺氣,怒道:“哪里來的小子,擾了爺爺的清夢。”
聲如驚雷,嚇得眾馬匹皆是焦躁不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