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年正月,夏煜從慶元返應天,朱元璋在吳國公府召見夏煜。
夏煜盡言方國珍之狡詐倨傲,朱元璋面沉如水,問道:“依夏先生之見,當如何?”
夏煜道:“這方國珍表面上向主公投降,實則有不臣之心,望主公發兵討之。”
朱元璋苦笑道:“方國珍這廝尚不足懼,但現在我們西拒陳友諒,東伐張士誠,還騰不出手來收拾他,就讓他再蹦跶幾天吧。”
遂遣楊憲,傅仲彰攜函出使慶元。
諭之曰:吾始以汝為豪杰識時務,不待征討,幡然歸命。嘉汝之意,命以高官,兄弟顯榮,自制一面。豈效他人陽交陰備,徒為羈縻之國而己。誠欲汝為吾腹心,效股肱之力,共立大功,以垂后世,為方氏子孫之福。豈意汝自迷,惑昧遠大之圖,為覆滅之計,外雖納降,內實反覆。欲覘我虛實,則遣質子。欲卻我官爵,則稱老病,此何為者。夫以蕞爾之地,而忽事大之禮,舍其垂成之功,更造無窮之禍,此豈汝之得計也。吾寧不能遣一偏裨,將十萬眾直窮海島,以取汝耶。顧以汝率先來歸,姑忍須臾,待汝自改耳。汝及今能滌心改過,不負初心,則三郡之地庶幾可全,福祿庶幾可保。不然吾恐汝兄弟敗亡,妻子為僇徒,為人所指笑。夫智者,轉敗為功,因禍成福,汝其圖之。
方國珍收到書函,知朱元璋尚無力南征,不以為意。依舊面上表示臣服,內里卻仍觀望,左右搖擺。
三月召名仕劉基,宋濂,章溢,葉琛至應天,問天下之計,劉基獻時務十八策。朱元璋大喜,甚厚劉基。
時常遇春久攻杭州不下,多戰不利,兵損將折,遂召常遇春回應天。
陳友諒急攻池州,陳友諒得趙普勝所部,勢甚大,遣常遇春率軍援池州,與徐達共抗陳友諒。
敵軍將至,常遇春領軍一萬,伏于九華山,徐達率軍據城而守。
陳友諒部率軍數萬來攻池州,軍臨城下,蟻附攻城,徐達率眾拒守。
忽聽得三聲炮響,常遇春率伏兵一萬自九華山殺出,前后夾擊,陳友諒軍大敗,往安慶退走。
常遇春率眾掩殺,追出十數里,殺敵萬余,收降卒三千。
常遇春此前久攻杭州不下,本就是滿腔怒意,欲殺降卒以泄憤。
徐達得知此事,忙趕去阻止。待他趕到,常遇春正準備動手。
徐達忙上前勸道:“常大帥刀下留人,自古殺降不吉,茲事體大,應往應天報與主公,讓主公定奪。
常遇春怒目圓睜,渾身散發出令人膽寒的殺意,他咬牙切齒地說道:“這些人既然已經投降,就絕不能留!我定要將這三千降卒斬盡殺絕,以絕后患!”
一旁的徐達卻面露難色,急忙勸阻道:“不可啊!常大帥,如此行事太過殘忍,且有違道義。他們既已歸降,便是我們的子民,應當善待才是。”
然而,常遇春根本聽不進去,他冷哼一聲,反駁道:“徐大帥莫要婦人之仁!這些降卒今日能背叛舊主,明日便能再次倒戈相向。若不除之,日后必成大患!”
說罷,常遇春不再理會徐達,毅然決然地下令動手。剎那間,喊殺聲四起,刀光劍影交錯閃爍。
可憐那三千降卒還未來得及反應,便紛紛慘死于常遇春手下士兵的利刃之下。鮮血染紅了大地,空氣中彌漫著濃烈的血腥味,場面慘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