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遠有了一絲笑容,道:“主公還是多養好身體,這等小事豈能浪費法力。屬下多想辦法就是。”
袁玉璋道:“對了,如今我已是郡王,又有開府之權,這長史之職就由韋莊擔任全面負責內外諸事。
劉光遠任散騎郎,負責后勤;劉耀璋任典軍,負責府內護衛。
紅巾軍蘇胡、孫永掛名散騎郎。這下你們就都是四五品的朝廷正式官吏了。望諸位同心協力。”
眾人起身向袁玉璋行禮,突然升了這么大的官,簡直是祖墳冒了青煙,無不對袁玉璋感恩戴德。
韋莊試著問道:“主公,府中尚有些文學、祭酒、主簿等職位,該如何安置?”
袁玉璋心知肚明,權力還是下放的好,道:“這些就是你這個長史所操心的了。你就看著辦吧!”
韋莊大喜,連連稱是。
涉及官吏選拔,韋莊不敢大意,自己的好友韓偓、章碣、羅隱素有文學之名,只是家世貧寒導致科舉之路坎坷,這幾日全部叫來為郡王效力也是自己的舉薦之功。
次日,郡王府外兩軍對峙,劍拔弩張。府內卻一如平常,生活依舊。
與之不同的便是多了許多求官的文人,經過那秘密地道到了府中拜見安定郡王。
府內倒是其樂融融,考究了些政事見解,袁玉璋心中也有了數。具體能力都要看以后的行事風格,現在郡王府事情不多,也犯不上考評太嚴。
為了緩和氣氛,命幾人作詩助興。韋莊上來就請羅隱作詩。
袁玉璋心中暗道:“這位就是以后寫出’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的羅隱啊,這要放在現代,妥妥的男一號啊,還不把人迷死。”
羅隱便做了一首《牡丹花》
“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
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
芍藥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
可憐韓令功成后,辜負秾華過此身。”
一眾文人搖頭晃腦地來回念著念著這首詩,紛紛給予好評。熱烈的氣氛讓袁玉璋大喜,自己要是多抓些大才子,當真是能恢復大唐的盛世氣象了。
韓偓不甘示弱,與羅隱那稍微悲催的詩不同,做了首積極向上的《曉日》
“天際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際一時紅。
直須日觀三更后,首送金烏上碧空。”
袁玉璋拍了拍手,雖然有感覺他在拍馬屁,但裝糊涂還是自己的強項。
道:“韓公子寫的不錯,正如當今朝堂,雖然暮氣沉沉,但我等仁人志士若能齊心協力,中興大唐的愿望也為期不遠!”
一席話得到眾人認可,也活躍了些氣氛。章碣起身道:“郡王殿下曾經帶兵平亂,安定北方,在下不才,愿作詩以賀。
千千鐵騎擁塵紅,去去平吞萬里空。
宛轉龍蟠金劍雪,連錢豹躩繡旗風。
行收部落歸天闕,旋進封疆入帝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