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與新供應商進行了會面。
周勝對新供應商說:“我們廠現在生產規模擴大了,你們的供貨量有些跟不上我們的需求了,你們有沒有什么應對辦法?”
新供應商有些為難地說:“我們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我們正在計劃擴大產能,不過這需要一些時間和資金投入。我們已經在著手購置新的生產設備,也在招聘和培訓新的員工,但短期內可能還是會有些緊張。”
李明問:“那你們預計多久能完成產能的提升呢?我們的生產不能因為原材料供應不足而受到影響啊。”
新供應商回答:“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大概需要三個月的時間。在這期間,我們會盡力協調,優先保障貴廠的供應,但可能無法完全滿足需求的增長。”
方勇說:“三個月時間有些長了,我們等不了那么久。我們希望你們能盡快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比如有沒有可能調整生產計劃或者優化生產流程來短期內提高產量?”
新供應商想了想說:“我們可以嘗試調整生產計劃,將一些其他訂單往后排一排,集中精力滿足貴廠的需求,但這可能會對我們和其他客戶的關系產生一定影響。而且優化生產流程也在進行中,但效果可能不會立竿見影。”
周勝說:“我們理解你們的難處,但我們的情況也很緊急。我們可以在價格或者其他方面給你們一些支持,幫助你們盡快解決產能問題,畢竟我們是合作伙伴,一榮俱榮。”
新供應商很感激:“非常感謝貴廠的理解和支持,我們會全力以赴。我們也會盡快制定一個詳細的方案,和貴廠溝通,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提升產能。”
與此同時,采購科也在市場上尋找其他合適的備用供應商。
方勇對周勝和李明說:“我找到了幾家潛在的備用供應商,他們的產能看起來能夠滿足我們的需求,不過我們對他們的質量和價格還不太了解。”
李明說:“那我們得盡快和他們聯系,了解一下情況。向他們索要樣品和報價單,同時看看他們的交貨期和售后服務怎么樣。”
周勝說:“好,這次我們要更謹慎一些,畢竟是作為備用供應商,也要確保他們的各方面條件都符合我們的要求,不能臨時抱佛腳。”
他們與幾家潛在的備用供應商取得了聯系。
周勝對其中一家備用供應商說:“我們是一家生產規模較大的工廠,目前正在尋找備用的原材料供應商。我們對原材料的質量、價格、交貨期和售后服務都有較高的要求,你們能介紹一下你們的情況嗎?”
備用供應商回答:“我們公司在原材料生產行業已經有多年的經驗,我們有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從原材料采購到生產加工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專人把控。我們的價格在市場上是很有競爭力的,因為我們有自己的原材料采購渠道,可以降低成本。交貨期方面,我們一般可以在兩周內完成訂單,特殊情況下可以加急處理。售后服務我們也很重視,如果有質量問題,我們會無條件換貨或者退款。”
李明問:“那你們的最大供貨能力是多少呢?我們現在的需求量比較大,而且可能還會繼續增加。”
備用供應商說:“我們目前的產能可以滿足貴廠的需求,而且我們還有進一步擴大產能的計劃。我們的生產設備都是比較先進的,可以根據市場需求靈活調整產量。”
方勇說:“我們需要你們提供一些樣品,我們會送到技術部門進行檢測。如果質量沒問題,我們再進一步談合作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