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在村里的學校操場舉行。環保科技專家帶來了一些利用廢舊物品制作的環保科技小發明,如用塑料瓶制作的自動澆花器、用易拉罐制作的太陽能小臺燈等,讓孩子們大開眼界。專家詳細講解了這些發明的原理和制作方法,鼓勵孩子們發揮創意。
親子們開始動手制作,他們圍繞著一堆廢舊物品展開討論。一個小女孩提出用廢舊塑料瓶制作一個雨水收集器,用于收集雨水澆灌花草。在爸爸的幫助下,他們在塑料瓶上打孔、安裝水管,經過一番努力,一個簡易的雨水收集器制作完成了。還有的孩子用舊電池和小電機制作了一個小型的風力發電裝置,雖然功率不大,但能讓小風扇轉動起來。
活動結束后,孩子們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了制作過程中的心得。這次活動讓孩子們明白,廢舊物品也可以變廢為寶,同時激發了他們對環保科技的興趣,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
“周勝,村里的公共區域雖然有了很多設施,但我們可以打造一個鄉村親子音樂廣場,為村民提供一個休閑娛樂和展示才藝的場所。”林正說道。
周勝回應:“這是個豐富村民文化生活的好點子。我們在廣場上安裝專業的音響設備、搭建舞臺,設置一些音樂互動裝置,像音樂噴泉、感應樂器等,定期舉辦音樂表演活動。”
很快,鄉村親子音樂廣場建成了。廣場上,彩色的地磚拼成了各種音樂元素的圖案,舞臺采用木質結構,簡約而大氣。音響設備音質清晰,能夠滿足各種音樂表演的需求。音樂噴泉隨著音樂的節奏舞動,噴出的水柱高低錯落,在陽光的照耀下形成一道道美麗的彩虹。感應樂器分布在廣場的各個角落,孩子們只要靠近,就能通過觸摸、踩踏等方式發出美妙的聲音。
音樂廣場建成后,村里經常舉辦各種音樂表演活動。周末的時候,孩子們會在這里舉辦小型音樂會,彈奏著吉他、鋼琴等樂器,演唱著動聽的歌曲。老人們也會聚集在這里,表演一些傳統的戲曲節目。廣場上充滿了歡聲笑語和美妙的音樂聲,成為了村里最熱鬧的地方,也增強了村民之間的凝聚力和文化交流。
“周勝,我覺得咱們可以搞一個鄉村親子農業科普競賽活動,檢驗孩子們對農業知識的學習成果,同時激發他們對農業科學的興趣。”林正說道。
周勝點頭:“這能讓孩子們更加主動地學習農業知識。我們可以準備一些關于農作物種植、養殖技術、農業生態等方面的題目,設置個人賽和團體賽,邀請農業專家來當評委。”
活動在村里的禮堂舉行,孩子們和家長們早早來到現場,摩拳擦掌,準備大顯身手。比賽分為必答題、搶答題和風險題三個環節。在必答題環節,孩子們認真思考,準確回答了一個又一個關于農業知識的問題,展現出了扎實的知識儲備。
搶答題環節氣氛緊張激烈,孩子們紛紛舉手搶答,手快的孩子總能搶到答題機會,現場不時響起歡呼聲和惋惜聲。風險題環節,各參賽隊伍需要根據自己的實力選擇不同分值的題目,這不僅考驗知識水平,還考驗團隊的決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