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討論過程中,有個鄰居突然說道:“周勝啊,你們公司搞的那些國際項目,肯定需要不少專業人才吧?”
周勝點頭道:“是啊,像海洋生態保護項目,需要海洋生物學家、環境工程師;還有科技應用方面,需要計算機專家、數據分析專家等等。”
這位鄰居接著說:“我家孩子正好學的是環境工程專業,以后畢業了,能不能去你們公司實習啊?”
周勝還沒來得及回答,孩子就笑著說:“當然可以啊,叔。我們公司一直很歡迎有專業知識,又對可持續發展有熱情的年輕人。到時候讓弟弟把簡歷發給我就行。”
鄰居高興地說:“那可太好啦,這孩子一直對環保事業挺感興趣的,要是能去你們公司實習,肯定能學到不少東西。”
王叔在一旁打趣道:“嘿,你這可算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啊。不過話說回來,周勝,你們公司對人才有啥特別要求不?”
周勝思索片刻說道:“王叔,除了專業知識過硬,我們更看重的是一個人的責任心和團隊協作能力。像我們在國際項目中,要和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沒有責任心和團隊精神,項目很難推進下去。”
孩子補充道:“而且還得有創新精神。可持續發展領域不斷有新的挑戰,只有敢于創新,才能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就像我們利用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應用到項目中,就是一種創新嘗試。”
大家正說著,突然聽到院子外有人喊:“收廢品嘞!”王叔靈機一動,說道:“咱們正好把以前積攢的廢品整理整理,賣了之后的錢可以作為院子環保活動的啟動資金。”眾人紛紛響應,各自回家翻找出廢品,不一會兒就堆了一小堆。
在整理廢品的時候,一位老奶奶拿著幾個空瓶子走過來,說道:“這些瓶子能賣錢不?我一直留著,也不知道是不是可回收的。”
孩子接過瓶子,看了看說道:“奶奶,這些塑料瓶是可回收物,可以賣錢的。以后您再有這樣的東西,就放在一起,等收廢品的來了就可以賣。”
老奶奶笑著說:“好嘞,我以前都不懂這些,多虧你們年輕人普及知識啊。”
廢品整理好后,王叔和幾個鄰居一起將廢品賣給了收廢品的師傅,總共賣了三十多塊錢。王叔把錢小心翼翼地收好,說道:“這就是咱們院子環保活動的第一筆資金,雖然不多,但也是個好開頭。”
這時,有鄰居提出:“咱們光在院子里搞環保還不夠,也得讓周圍的街坊鄰居都知道環保的重要性。”
孩子點頭贊同:“沒錯,咱們可以制作一些環保宣傳海報,張貼在附近的宣傳欄里。還可以組織志愿者,在社區里宣傳垃圾分類和環保知識。”
林悅也說道:“對,我們可以印一些簡單易懂的環保手冊,發給大家。讓更多的人了解環保,參與環保。”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把環保計劃的細節越想越周全。不知不覺,已經到了中午,大家雖然討論得口干舌燥,但臉上都洋溢著興奮和期待的神情。
吃過午飯,王叔又把大家召集起來,開始規劃雜物棚的搭建工作。他們測量院子角落的尺寸,討論雜物棚的樣式和材料。周勝建議用木質結構,既環保又美觀,而且成本相對較低。大家覺得這個建議不錯,紛紛表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