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勝清了清嗓子,說:“剛才街道的同志說了,讓咱們先整理一份經驗報告。咱們就按活動策劃、組織管理、宣傳推廣這些板塊來寫。像手工藝品制作、小吃制作這些具體的流程,也都詳細寫進去。另外,咱們得選出幾個有經驗的人,到時候去給其他地方做指導。”
小虎第一個舉手:“周勝哥,我愿意去!這幾個月我跟著老師傅學木工,手藝進步不少,也知道怎么教別人,我可以把手藝傳授給更多人。”
劉嵐也說道:“我也想去,烹飪這方面我學了不少,能教大家做正宗的老北京小吃。”
大家紛紛響應,都表示愿意為推廣活動出一份力。
接下來的日子,四合院的人在街道工作人員的協助下,開始認真整理經驗報告。周勝和易中海負責統籌,小虎、劉嵐等年輕人負責記錄各項活動的具體流程和細節,何雨柱則把烹飪的技巧和小吃的配方毫無保留地寫進報告里。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一份詳細的經驗報告終于完成了。報告里不僅有文字描述,還配有大量手工藝品制作、技能培訓現場、小吃制作過程的照片,生動地展示了四合院文化體驗活動的全貌。
與此同時,周勝從四合院選出了小虎、劉嵐等五名經驗豐富的人,組成了指導小組。出發前,周勝對他們說:“小虎、劉嵐,還有大家,這次去給其他地方做指導,責任重大。你們要把咱們四合院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讓更多人了解老北京文化。但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點,你們也要靈活應變,不能生搬硬套。”
小虎拍著胸脯說:“周勝哥,你放心吧!我們一定把這事兒辦好。”
指導小組出發后,四合院的眾人繼續有條不紊地經營著文化體驗活動。隨著經驗報告的推廣,越來越多地方的人開始學習四合院的模式,打造自己的文化體驗項目。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有些地方雖然照搬了四合院的模式,但由于缺乏對老北京文化的深入理解,只是表面模仿,導致活動效果不佳,甚至對老北京文化造成了一些誤解。
這天,周勝收到了一封來自其他城區的信,信里寫道:“我們按照你們的經驗報告開展了文化體驗活動,但是游客反饋并不好。手工藝品做得不精致,小吃也不正宗,我們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希望你們能給我們更詳細的指導。”
周勝看完信,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他再次召集四合院的眾人開會,說:“大家看,這就是盲目照搬帶來的問題。咱們得想個辦法,不能讓老北京文化因為這些誤解而受損。”
何雨柱皺著眉頭說:“這可咋整?咱們總不能每個地方都派人一直盯著吧。”
易中海想了想說:“我覺得咱們可以定期組織一些交流活動,把那些學習咱們模式的地方的負責人都請來,大家一起交流經驗,分享遇到的問題和解決辦法。咱們四合院也可以成立一個文化顧問小組,給他們提供遠程指導。”
周勝眼睛一亮:“易大爺,這個主意好!咱們可以定期舉辦文化交流研討會,邀請專家來給大家講講老北京文化的內涵,再讓大家互相分享實踐經驗。文化顧問小組就由咱們四合院這些手藝人和有經驗的人組成,隨時給他們提供幫助。”
大家都覺得這個辦法可行。于是,周勝開始聯系各個學習四合院模式的地方,邀請他們參加第一次文化交流研討會。
研討會當天,來自不同城區的幾十名負責人齊聚四合院。周勝先帶著他們參觀了四合院的文化體驗活動現場,讓他們親身感受氛圍。
參觀結束后,大家圍坐在一起。周勝笑著說:“各位,歡迎大家來到四合院。今天咱們聚在一起,就是想一起探討如何更好地傳承和弘揚老北京文化。相信大家在實踐過程中都遇到了一些問題,咱們敞開了說,一起想辦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