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負責人率先發言:“周先生,我們按照你們的經驗報告做了手工藝品和小吃,但是總感覺差點火候,游客說不夠正宗。”
小虎站起來說:“我覺得可能是材料和制作工藝的問題。咱們四合院的手工藝品用的材料都是精挑細選的,制作的時候每一步都很講究。比如說木工,從選木材到雕刻,每一個環節都決定了作品的質量。”
劉嵐也接著說:“小吃也是一樣,像驢打滾,從蒸豆面到裹豆沙,每一步的火候和手法都有講究,不然味道就不對。”
接著,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分享著自己的經驗和遇到的問題。四合院的文化顧問小組則耐心地解答,給出建議。
研討會結束后,大家都覺得收獲頗豐。一個負責人感激地對周勝說:“周先生,這次研討會太有用了。我們回去一定好好改進,把老北京文化更好地展示出來。”
周勝笑著說:“大家都是為了傳承文化,互相幫助是應該的。以后咱們多交流,有問題隨時聯系。”
隨著文化交流研討會的定期舉辦,各地的老北京文化體驗活動逐漸走上正軌,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這些活動了解和喜愛上了老北京文化。
在這個過程中,周勝在軋鋼廠的工作也取得了新的突破。他通過市場調研,發現了一種新型的鋼材加工技術,這種技術不僅能大幅提高生產效率,還能降低成本。
周勝向廠長提出了引進這項技術的想法,廠長聽后非常感興趣:“周勝,你詳細說說,這項技術具體有哪些優勢,引進需要多少成本?”
周勝拿出準備好的資料,說:“廠長,您看,這種新型技術采用了最新的工藝,能讓鋼材加工的時間縮短三分之一,而且廢品率能降低一半。引進成本方面,我和幾家供應商談過了,他們給出的價格在咱們的預算范圍內,并且還能提供技術培訓。”
廠長聽后,一拍桌子:“好!周勝,這事兒就交給你負責。盡快把這項技術引進來,讓咱們廠在行業里更具競爭力。”
周勝領命后,立刻投入到緊張的技術引進工作中。他與供應商簽訂合同,安排技術人員培訓,協調各部門做好準備工作。經過幾個月的努力,新型鋼材加工技術終于在軋鋼廠成功應用。
廠里的生產效率大幅提升,產品質量也更上一層樓,訂單量隨之增加。廠長對周勝的能力更加認可,在廠里大會上表揚了他:“周勝為廠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大家都要向他學習,積極創新,為廠里的發展出謀劃策。”
周勝在臺上謙虛地說:“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在今后的工作中,咱們繼續齊心協力,讓軋鋼廠發展得越來越好。”
回到四合院,周勝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大家。
李奶奶笑著說:“周勝啊,你在廠里這么有本事,奶奶真為你驕傲。”
易中海也欣慰地說:“周勝,你這孩子在廠里和四合院都做得這么出色,以后肯定能有更大的成就。”
何雨柱開玩笑地說:“周勝,你現在可是廠里廠外的紅人啊!不過可別忘了咱們四合院的兄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