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教授,您這個建議太好了。我后續再優化一下,增加互動功能。您看還有其他需要改進的地方嗎?”
教授:“整體已經很完善了。對了,在介紹四合院建筑結構的時候,如果能配上一些3d模型展示,就更直觀了。”
陳宇:“好的,教授。這部分技術上實現起來不難,我盡快加上。”
周勝:“小陳,辛苦你了。這個功能要是上線,肯定能大大提升游客的游覽體驗。”
陳宇:“勝哥,這都是我應該做的。我也希望通過這個應用程序,讓更多人了解四合院的魅力。”
隨著智能講解功能的上線,四合院特色街區迎來了更多游客的好評。許多游客表示,通過這個功能,他們對四合院的文化內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一位游客在體驗后興奮地說道:“以前來四合院,就是看看熱鬧,現在有了這個智能講解,感覺每一處角落都充滿了故事,真的太棒了!”
而棒梗的傳統手工藝制作體驗項目也越發紅火。越來越多的游客參與其中,不僅學會了傳統手工藝,還對四合院文化有了更親近的感受。
有游客感慨:“親手制作這些手工藝品,才真正體會到了四合院文化的魅力和底蘊。”
隨著這兩個項目的成功開展,四合院公益基金會的教師培訓和學校設施建設項目也傳來好消息。
一位參與培訓的貧困地區教師給周勝打來電話:“周先生,真的太感謝你們基金會了。通過這次培訓,我學到了很多新穎的教學方法,現在課堂上孩子們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了。”
周勝笑著回應:“看到有效果就好,老師您在教學過程中有任何問題或者新的需求,隨時跟基金會說,我們會全力支持。”
教師激動地說:“目前都挺好的,就是希望以后還能有更多這樣的培訓機會,讓我們不斷提升自己。”
周勝:“放心,基金會會持續推進這個項目,而且學校的實驗室和圖書館建設也在穩步進行,之后會為教學提供更多助力。”
教師連聲道謝:“那真是太好了,有了你們的幫助,我們對未來的教學工作充滿信心。”
與此同時,四合院的知名度不斷提升,吸引了更多文化研究者和媒體的關注。一家知名電視臺打算拍攝一部關于四合院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紀錄片。
電視臺導演找到周勝:“周先生,我們了解到四合院在您和大家的努力下,從一個普通的居住院落發展成如今的文化地標,覺得這背后的故事非常有意義,想拍攝一部紀錄片,您看可以嗎?”
周勝欣然答應:“當然可以,我們也希望通過更多的渠道,讓四合院文化被更多人知曉。您有什么需要我們配合的,盡管說。”
導演興奮地說道:“那太好了。我們希望能全方位記錄四合院的日常生活、文化活動、傳統習俗,還有大家為傳承文化所做的努力。”
周勝:“沒問題,我會通知四合院的居民們全力配合。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讓四合院文化傳播得更遠。”
接下來的日子里,電視臺的攝制組進駐四合院,開始了緊張的拍攝工作。他們記錄下了四合院清晨的第一縷陽光,老人們在院子里晨練的身影;也記錄下了孩子們在傳統節日里,參與民俗活動時那一張張充滿喜悅的臉龐。
拍攝傳統手工藝制作體驗活動時,導演不禁贊嘆:“這些傳統手藝真是瑰寶,通過游客們的體驗,仿佛看到了文化在傳承、在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