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后,小李和當地的老師交流。小李說:“張老師,我發現這里的孩子們都特別聰明,對知識的渴望很強烈。”
張老師感慨地說:“是啊,就是我們教學資源有限,孩子們接觸到的知識不夠豐富。多虧了你們這些志愿者,給孩子們帶來了新的知識和活力。”
在四合院這邊,棒梗帶著劉大爺、張大媽等幾位老手藝人走進周邊學校,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
棒梗站在講臺上,向孩子們介紹:“小朋友們,今天爺爺奶奶們來教大家做傳統手工藝品。這剪紙呀,能剪出各種漂亮的圖案;編中國結呢,寓意著吉祥如意。大家想學嗎?”
孩子們齊聲回答:“想學!”
劉大爺和張大媽開始手把手教孩子們剪紙和編中國結。一個小女孩拿著自己編好的中國結,開心地說:“哇,我學會編中國結啦,回家我要給爸爸媽媽看。”
與此同時,高校關于四合院文化研究課題也開展得如火如荼。學生們通過實地考察、查閱資料、采訪居民等方式,深入了解四合院文化。
一位學生在采訪聾老太時問道:“奶奶,您在這四合院里生活了這么多年,您覺得四合院最特別的地方是什么呀?”
聾老太笑著回答:“孩子啊,這四合院就像一個大家庭,大家住在一起,互相照應,這鄰里間的情誼是最特別的。”
學生認真記錄下來,感慨地說:“奶奶,您說得真好。這種情誼也是四合院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我要把它寫進我的研究報告里。”
隨著時間的推移,高校學生們的研究成果逐漸呈現出來。他們撰寫了一系列關于四合院文化的論文,從不同角度剖析四合院文化的價值和魅力。
在一次學術交流會上,一位學生代表發言:“通過對四合院文化的研究,我們發現四合院不僅僅是一種建筑形式,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它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民俗文化和社會關系。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研究,能讓更多人認識到四合院文化的獨特價值,為文化傳承貢獻一份力量。”
這些研究成果引起了學術界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進一步提升了四合院文化的影響力。
而在貧困地區,得到獎學金資助的孩子們學習更加努力。他們深知這來之不易的機會,紛紛表示要好好學習,將來回報社會。
一位受資助的學生在給周勝的信中寫道:“周叔叔,感謝您和四合院公益基金會的幫助。有了獎學金,我可以安心學習了。我一定會努力學習,像您一樣幫助更多的人。”
周勝看著信,心中滿是感動。他對家人和四合院的居民們說:“咱們做的這些事太有意義了,看到孩子們這么努力,這么有上進心,一切都值了。”
大家紛紛點頭表示贊同。沈悅笑著說:“是啊,看到四合院文化能得到傳承和發展,貧困地區的孩子能有更好的未來,真的特別欣慰。”
在四合院,隨著知名度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團體前來參觀交流。
一天,一個國外的文化交流團來到四合院。他們對四合院的建筑、文化和公益事業都非常感興趣。
交流團的負責人對周勝說:“周先生,你們的四合院太有魅力了。這種將文化傳承與公益事業相結合的模式,很值得我們學習。”
周勝微笑著回應:“感謝您的認可。四合院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我們希望通過各種方式讓它走向世界,同時也希望能通過公益活動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隨后,周勝帶領交流團參觀四合院,詳細介紹每一處建筑的特色和背后的文化故事,還展示了傳統手工藝制作體驗項目以及vr體驗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