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員小張喊道:“囡囡姐,傳感器的信號斷了!”
囡囡趕緊打開監測終端,屏幕上果然一片空白:“別慌,先檢查連接線有沒有進水。”
等雨勢變小,大家爬上橋塔拆開保護殼,發現傳感器的接口處有少量積水。“是密封膠沒打好,”囡囡皺起眉,“沒想到雨這么大,防水等級還是不夠。”
王教授在一旁說道:“戶外環境比實驗室復雜多了,不僅要防水,還要防紫外線老化。我建議把接口換成軍工級防水插頭,再在傳感器外面加一層耐候性涂層。”
囡囡立刻給廠里的采購部打電話:“李哥,緊急采購50個軍工級防水插頭,要p68級的,明天一早送過來。”
掛了電話,她對團隊說:“今天先停工,我們回去優化方案,把王教授說的耐候涂層加上,下周三再來測試。”
回到廠里,囡囡連夜修改測試方案,第二天一早就和研發部的同事試驗耐候涂層的附著力。周子軒路過研發車間,看到他們忙得熱火朝天。
“遇到難題了?”周子軒遞過一瓶水。
囡囡擦了擦手上的涂料:“傳感器防水沒做好,昨天淋雨斷聯了。王教授建議加耐候涂層,我們正在測試哪種涂料附著力最好。”
周子軒看著樣品上的涂層:“我認識一家做海洋工程涂料的企業,他們的產品在鹽霧環境下能用10年,要不要請他們來指導下?”
囡囡眼睛一亮:“太好了爸爸,他們的技術肯定更成熟,我這就聯系。”
三天后,優化后的傳感器再次安裝到橋塔上,這次不僅做了多重防水,還加了避雷裝置。看著終端上穩定傳輸的數據,囡囡松了口氣。
氫基還原技術工業化試驗的瓶頸突破
研發部的中試車間里,李工正對著電腦上的能耗數據發愁。周陽和周子軒走進來,看到他眉頭緊鎖。
“怎么了李工?”周陽問道。
李工指著屏幕:“周董,氫基還原的純度是達標了,但能耗比預期高10%,主要是氫氣壓縮環節耗電太多,這樣工業化生產的話成本降不下來。”
周子軒湊近看數據:“有沒有辦法優化壓縮工藝?比如分階段壓縮,或者回收壓縮熱?”
李工搖頭:“我們試過了,效果不明顯。倒是王博士提出用膜分離技術提純氫氣,能減少壓縮步驟,但膜材料的成本太高,而且壽命只有半年。”
周陽沉思道:“膜材料是關鍵,我記得的張教授在研究新型陶瓷膜,耐溫性好,壽命長,我讓囡囡聯系下,看看能不能合作研發。”
囡囡正好帶著王博士過來,聽到這話連忙說:“爺爺,我昨天剛和張教授的團隊通了電話,他們愿意提供樣品測試,下周一就能寄過來。”
王博士補充道:“如果陶瓷膜能用,預計能降低30%的壓縮能耗,膜壽命要是能達到一年,成本就能接受了。”
周陽拍板:“馬上安排測試,需要什么設備盡管提,研發預算再追加200萬,一定要攻克這個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