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后,陶瓷膜樣品到貨,測試結果令人振奮:氫氣純度提升到99.9%,壓縮能耗下降35%,而且在高溫下運行穩定。李工激動地向周陽匯報:“周董,成功了!用陶瓷膜的話,工業化生產的成本能比傳統工藝低15%!”
周陽看著測試報告,臉上露出笑容:“好!李工,你們團隊辛苦了,這個突破能讓我們的氫基鋼材在市場上更有競爭力。子軒,讓生產部開始設計工業化生產線,爭取年底前動工。”
員工技能大賽與人才梯隊建設
七月,軋鋼廠舉辦了第一屆員工技能大賽,涵蓋焊接、軋鋼、智能設備操作等八個項目。周陽、周子軒和囡囡坐在評委席上,看著選手們各顯神通。
在智能設備操作區,年輕員工小林正在用vr設備模擬調整軋機參數,動作又快又準。旁邊的老工人王師傅看得直點頭:“這小子比我當年強多了,我們那時候全靠手感,現在用數據說話,精準多了。”
囡囡笑著說:“王師傅,您的經驗也很寶貴,小林剛才調的參數,還是參考了您總結的‘軋制口訣’呢。”
王師傅樂道:“那是,老經驗加新技術,才是真本事。”
焊接比賽區,尼日利亞鋼廠的當地員工阿明正在參加比賽,他的魚鱗焊已經有模有樣。趙工在一旁介紹:“這是王師傅帶出來的徒弟,進步特別快,這次特意從尼日利亞回來參賽。”
周陽看著焊縫,點頭道:“焊得不錯,有我們軋鋼廠的樣子。子軒,賽后把優秀選手組織起來,成立‘技能大師工作室’,讓他們帶徒弟,把技術傳下去。”
周子軒答道:“已經安排了,還會給工作室撥專項經費,支持他們搞技術革新。對了,大賽前三名還能獲得去德國鋼鐵企業交流學習的機會。”
員工們聽到這話,歡呼聲一片。小林激動地說:“真能去德國?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他們的精密軋制技術!”
大賽結束后,周陽在頒獎儀式上說:“技術不分新舊,人才不分先后。軋鋼廠的未來,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技術過硬、勇于創新的工人。希望大家以獲獎選手為榜樣,勤學苦練,讓我們的鋼材越軋越精!”
綠色工廠認證與碳足跡管理
環保部的孫部長拿著一份報告走進會議室:“周董,周總,囡囡,我們申請的國家綠色工廠認證通過了!這是證書。”
周陽接過證書,欣慰道:“太好了!這是對我們綠色生產的肯定。孫部長,碳足跡管理系統建得怎么樣了?”
孫部長翻開報告:“已經建成了,能追溯每一批鋼材從采礦到出廠的碳排放數據。我們還和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對接了,下個月就能開通碳交易賬戶,以后多余的碳排放配額可以掛牌交易。”
囡囡補充道:“我算了下,按照現在的減排速度,明年我們的碳排放強度能比行業標準低20%,光碳交易就能增收幾百萬。”
周子軒說道:“不僅要自己減排,還要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一起減。我已經和我們的主要供應商開會了,要求他們也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達不到標準的明年就取消合作資格。”
周陽點頭道:“對,綠色發展不能單打獨斗。孫部長,把我們的減排經驗整理成手冊,發給供應商參考,再組織幾場培訓,幫他們提升環保水平。”
孫部長應道:“好的,下周二就組織第一期培訓,邀請了環保部的專家來講課,已經有30家供應商報名了。”
八月的一天,國家工信部的調研組來廠里考察,看到污水處理站的出水清澈見底,養魚池里的錦鯉游得正歡;固廢車間里,鋼渣被制成了漂亮的花盆和步道磚。
調研組組長感慨道:“沒想到鋼鐵廠能這么干凈,你們的綠色轉型走在了行業前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