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風帶著秋意掠過廠區,氫基還原生產線的煙囪里不再有濃黑的煙,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水蒸汽——這是綠色生產最直觀的印記。周陽、周子軒和囡囡站在中央控制室的大屏幕前,看著各條生產線的數據實時跳動,像在欣賞一首用數字譜寫的交響樂。
“爺爺,您看,”囡囡指著屏幕上的綠色曲線,“這是氫基鋼材的訂單量,這個月已經突破8000噸了,比上個月又漲了20%。”
周陽的目光落在“碳排放強度”那一欄:“每噸鋼的碳排放降到1.2噸了,離我們‘五年內降到1噸以下’的目標越來越近。”
周子軒補充道:“主要是光伏電站的發電量上來了,現在廠區30%的用電都來自太陽能,下個月尼日利亞鋼廠的光伏電站也將投產,那邊的碳排放能比當地同行低一半。”
這時,智能鋼材車間的王主任匆匆走進來,手里拿著一塊閃爍著微光的鋼板:“周董,周總,囡囡,我們的‘自修復智能鋼材’試驗成功了!你看,這塊鋼材被撞擊后,表面的微裂紋在24小時內自動閉合了80%。”
囡囡接過鋼板,對著光仔細看:“是納米修復劑起作用了?”
王主任點頭:“對,我們在鋼材內部植入了微膠囊,里面的修復劑遇到裂紋會自動釋放,就像人體的血小板止血一樣。測試顯示,修復后的鋼材強度能恢復到原來的95%。”
周陽撫摸著鋼板,感慨道:“從‘會說話’到‘能自愈’,我們的鋼材越來越有‘智慧’了。王主任,趕緊申請專利,這個技術能在橋梁、高鐵軌道上大顯身手。”
智能鋼材應用示范樓的奠基
十一月初,智能鋼材應用示范樓的奠基儀式在廠區旁的空地舉行。同濟大學的教授、建筑設計院的專家、當地住建部門的領導都來了,圍著模型討論得熱火朝天。
“這棟樓的梁和柱全用帶傳感器的智能鋼材,”囡囡指著模型上的紅色節點,“每個節點都能實時傳輸受力數據,中控室能根據數據調整電梯運行、空調負荷,實現真正的智能節能。”
建筑設計院的總工程師點頭道:“最妙的是鋼材與5g基站的融合,我們算過,整棟樓的通信信號覆蓋比傳統基站強30%,還省了60%的基站建設成本。”
周陽笑著對住建部門的領導說:“這棟樓不僅是示范,更是培訓基地,我們計劃和住建局合作,定期組織建筑工人來學習智能鋼材的安裝和維護,為未來的智能建筑儲備人才。”
領導贊許道:“這個想法好!智能建造是未來趨勢,你們帶了個好頭,市里會給你們爭取‘智能建筑示范項目’的稱號。”
奠基儀式后,教授拉著囡囡的手說:“我們的學生還設計了‘鋼材-植物’共生系統,在鋼材構件上預留種植槽,種上爬山虎之類的藤蔓植物,既能降溫節能,又能美化環境。”
囡囡眼睛一亮:“這個主意太棒了!既體現綠色理念,又能測試鋼材在植物根系環境下的耐腐蝕性,一舉兩得。”
尼日利亞鋼廠光伏電站的投產
幾乎同時,尼日利亞鋼廠的光伏電站傳來投產的消息。趙工的視頻電話里,當地員工載歌載舞,光伏板在陽光下閃著藍光,與遠處的軋鋼廠構成一幅現代工業與清潔能源和諧共生的畫面。
“周總,周董,”趙工的聲音帶著喜悅,“光伏電站每天能發8000度電,足夠滿足二期工程30%的用電需求,每年能省100萬美元的電費!”
阿明搶過電話,興奮地說:“囡囡姐,我們還在光伏板下種了中國的紅薯,長得可好了,下個月就能收獲,到時候給你們寄點嘗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