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的“小花”機器人在全國比賽中拿了銀獎,消息傳回四合院那天,三大爺特意把獎狀裱了起來,掛在科普角最顯眼的位置,比他自己的養花手冊還當回事。“你看這孩子,”他逢人就念叨,“才上三年級就懂機器人,比當年的周叔還厲害。”
周陽聽了總笑著擺手:“是囡囡指導得好,再說這機器人設計得確實巧,澆水臂上還刻著小花,有咱們院的味兒。”
槐花卻不樂意,捧著她的機器人模型跟三大爺理論:“三大爺,這花兒是我畫的,囡囡姐說這樣才像‘小花’。”
“是是是,”三大爺趕緊順毛捋,“咱們槐花最有想法。對了,周末的養花課,你得來當小助教,給爺爺奶奶們演示怎么用智能花盆澆花。”
槐花立刻挺直小胸脯:“保證完成任務!”
周末的養花課果然來了不少人,連隔壁胡同的退休教師都來了。槐花穿著小圍裙,站在講臺上,有模有樣地舉起智能花盆:“大家看,這個按鈕按一下,就是自動澆水;按兩下,是手動模式。要是忘了澆水,它還會亮紅燈提醒,就像我的布娃娃變顏色一樣。”
臺下的老人聽得認真,李大媽舉著手問:“槐花,這花盆能澆蘭花不?我那盆墨蘭總爛根。”
“能啊,”槐花調出花盆的設置界面,“您選‘喜濕花卉’模式,它會少澆點水,根就不會爛了。”
三大爺在旁邊看得眉開眼笑,悄悄對周陽說:“這孩子比我會講,我當年教我兒子認花,他還沒槐花一半認真。”
周陽點頭:“這就是耳濡目染,天天在科普角泡著,想不懂都難。”
正說著,許大茂推著三輪車進來,車斗里裝著些新到的智能花盆,上面印著槐花畫的小花圖案。“周叔,您看我這新設計,”他得意地指著花盆,“廠家說這圖案賣得最好,好多家長都指定要這個,說給孩子用合適。”
“確實好看,”周陽拿起一個,“回頭讓槐花再畫幾個,比如向日葵、月季,換著花樣來。”
槐花聽見這話,眼睛一亮:“我還會畫機器人!能印在花盆上嗎?”
“當然能,”許大茂拍板,“就叫‘小花系列’,以后咱們院的孩子都能當設計師。”
傻柱端著一盤子剛烤好的餅干過來,餅干上用巧克力醬畫著小花和機器人:“嘗嘗,新做的‘小花餅干’,跟槐花的機器人配一對。”
眾人笑著嘗餅干,李大媽邊吃邊說:“咱們這院兒真是越來越好了,有花看,有課上,還有餅干吃,比公園還熱鬧。”
二大爺拎著鳥籠過來,鳥籠上掛著的迷你溫度計顯示“22c,適宜賞鳥”。“那是,”他得意地說,“有周叔在,咱們院兒就是全北京最洋氣的四合院。你看我這鳥籠,都裝了溫度計,別的院兒有嗎?”
三大爺:“你那算啥,我這養花手冊都上了互聯網了,全國各地的花友都來問我問題。”
許大茂:“我這智能花盆都賣到國外了,漢斯先生說,德國的老太太們都喜歡槐花畫的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