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柱拎著個保溫桶過來,里面是剛燉好的雞湯:“漢斯先生,嘗嘗我燉的雞湯,補補身子。周叔說你們德國人愛喝啤酒,這雞湯配啤酒,絕了。”
漢斯嘗了一口,連連稱贊:“太美味了!比我媽媽做的還香。傻柱先生,您有沒有興趣把這雞湯做成速食產品?我覺得在德國肯定受歡迎。”
傻柱愣了一下,隨即撓撓頭:“我沒想過……不過要是能讓外國人嘗嘗我的手藝,也挺不錯。”
周陽:“可以試試,先做小包裝的,在許大茂的門市部試試水,反應好再找廠家合作。”
夕陽西下,漢斯的團隊離開了,四合院里又恢復了往日的熱鬧。三大爺在給月季剪枝,嘴里念叨著“要想花開得好,就得舍得剪”;二大爺在逗鳥,時不時跟鳥說幾句“洋文”,說是跟漢斯學的;許大茂在盤點貨物,嘴里哼著不成調的小曲;傻柱在收拾廚房,準備晚上的飯菜;槐花則在科普角的黑板上畫著德國的機器人,旁邊還畫了個大大的啤酒杯。
周陽坐在葡萄架下,看著這一切,覺得心里格外踏實。他想起剛搬進這院兒的時候,院里還是土路,下雨就泥濘不堪;家家戶戶用煤爐,冬天總嗆得人睜不開眼;孩子們沒地方玩,只能在胡同里瘋跑。而現在,柏油路面干凈整潔,暖氣取代了煤爐,科普角成了孩子們的樂園,連智能設備都帶著煙火氣。
這變化,不是一天兩天來的,是像三大爺養花那樣,一天天澆水、施肥、修剪出來的;是像傻柱烤餅干那樣,一點點摸索、嘗試、改進出來的;是像許大茂做生意那樣,一回回跑市場、談價格、找客戶積累出來的。
就像那句老話說的,日子是熬出來的,熬得越久,越有滋味。
晚上,院里的人聚在科普角,圍著漢斯送的投影儀看德國的風景。當看到柏林墻遺址公園時,一大爺嘆了口氣:“還是和平好啊,你看人家現在多熱鬧,以前打打殺殺的,多沒意思。”
二大爺:“可不是嘛,咱們院兒以前也不太平,傻柱和大茂總打架,現在不也和好了?人啊,得往前看。”
三大爺:“我年輕時候見過打仗,那日子,苦啊。現在能安安穩穩養花、算賬,比啥都強。”
傻柱:“我就希望以后能安安穩穩烤餅干、燉雞湯,看著槐花長大,看著院里的花開花落。”
許大茂:“我希望我的智能花盆能賣到全世界,讓所有人都知道,咱們中國的老百姓,能造出最好的東西。”
槐花:“我希望我的機器人能去很多國家,告訴他們,中國的小朋友很厲害!”
周陽看著他們,忽然覺得,這四合院就是一個小小的世界,有歡笑,有爭吵,有夢想,有生活。而這個小小的世界,正和外面的大世界緊緊連在一起,像院里的葡萄藤,爬過墻頭,爬向更遠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周陽剛到廠里,就接到了囡囡的電話:“爺爺,非洲的村長爺爺發視頻了,說他們的社區花園又豐收了,還說要給您寄西紅柿呢!”
“好啊,”周陽笑著說,“讓他們多寄點,咱們在科普角辦個‘非洲西紅柿品嘗會’,讓院里的人都嘗嘗。”
掛了電話,周陽走到窗邊,看著廠區里來來往往的貨車,上面裝著發往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智能設備。他知道,這些設備不僅僅是產品,更是一個個小小的紐帶,把幸福里的日子,和世界各個角落的日子,連在了一起。
而這紐帶的另一頭,是三大爺的養花手冊,是傻柱的雞湯,是許大茂的生意經,是槐花的機器人,是四合院里每一個熱熱鬧鬧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