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人聽了,心里更加難受,說:“他們去了河西,逢年過節的都會給家里送回來一車禮物,也不知道咱們府里有沒有給他們捎過去什么東西沒有。”
沈嬤嬤自然是知道的,從來沒有,府里是世子的夫人寧氏在掌家,寧氏跟張兆慈的關系也不是多么好,再加上當年因為張兆慈告了大廚房一狀,不光是讓寧氏臉上不好看,最重要的是把寧氏精心培養起來的一些人手給折進去了。
寧氏本身就不是個很大氣的人,許蕘一家子從侯府離開之后,甚至還想要把原來許蕘一家人住的院子給清理出來讓自己的小閨女住,還是世子給攔了下來,說三弟以后回來不好看,這才作罷,寧氏覺得許蕘他們給府里送節禮那是應該的,至于說回禮,許蕘這不是還沒有分家出去嗎,家里有老人在,逢年過節的送禮物回來孝敬那是應該的。
老夫人嘆了口氣,說:“待會你開了我的庫房,找些年輕媳婦子還有小姑娘適合帶的首飾,再給找出幾匹綢緞布料,交代張家去,請人家給咱們捎過去,家里的孫輩重孫輩經常在我跟前,我高興了就賞給他們一些東西,咱們的大少爺跟九姑娘離得遠呢,可總是喊我一聲老祖母,待會你再給寫封信,就說,那首飾是給三奶奶還有九姑娘的,看中了就帶著,看不中就放著,留著賞人也是好的,那綢緞布料的,是給他們做衣裳的,府里的人每年還有份例呢,沒道理他們去外地赴任了,這份例就給停了。”
沈嬤嬤心里其實挺為難的,老夫人這樣做,打的是世子夫人寧氏的臉呀,人家三爺逢年過節的往家里送東
西,你也不知道給人家回點禮。
老夫人這事沒有背著人,晚上府里就知道河西給送來了老夫人的壽禮,聽說老夫人開了庫房,要給河西的三爺一家找些東西送過去。
永寧侯爺對于家里的事情不怎么過問的,但是對于老夫人院子里的事情很關注,聽到老夫人要給河西那邊準備東西送過去,有些奇怪,身邊的長隨清風明月聽到侯爺問,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
侯爺更加奇怪,就問道:“你們倆這是做什么?有什么事情就說。”
沈嬤嬤害怕老夫人跟侯爺因為這事母子之間再有什么矛盾,就找了侯爺身邊的人把這事給說了,重點是老夫人對于侯府這兩年多一直沒有給河西那邊捎過東西很不高興。
清風上前,就把沈嬤嬤跟自己說的話跟侯爺說了,侯爺聽了之后,一陣氣悶,但是現在是兒媳婦掌家,自己又不能說什么,想了想,咬著牙說:“去,從我的私庫里面找點東西給沈嬤嬤,明兒一早一起送到張家去,請人家張家的給捎到河西去。”
清風跟明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明月問找些什么東西,侯爺說:“不拘是藥才還是文房四寶,再給捎三千兩的銀票去。”
清風明月趕緊領命而去,侯爺在書房里面坐了半晌,天色已經很晚了,小廚房里面傳了飯,侯爺讓給送到侯夫人吳氏的院子里,也就起身去了侯夫人的院子里。
侯爺每個月在侯夫人的院子里要待半個月左右,其余的時間,要么是在書房,要么就是在幾個妾室的院子里。
侯夫人看到廚房的人送來侯爺的晚飯,就知道侯爺晚上要在這邊用飯,一般用過飯之后就會在這邊歇息,雖然已經是五十多歲的人了,但是能在自己的院子里歇著,還是有體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