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投軍的呢?我還以為你要科舉呢。”
鄭伯源搖了搖頭,說:“我志不在此,小時候跟著祖父在一起,祖父就說我們平西侯軍中起家,先輩們駐守邊疆,守衛大梁的百姓,惟愿國泰民安,山河無恙,只可惜后代人才凋零,再沒出過什么精彩絕艷之輩,那個時候我就想,以后我也要投軍,做大梁百姓的守護者,繼承我們平西侯先輩們的遺愿。”
許棣聽了,很是敬佩的看著這個十二三歲的少年,鄭伯源說:“許大哥,我在河西待了一年多,覺得我就應該是一直待在那里的,那里的天比京城的天高,到了那里,覺得心開闊了很多,人也變得小了很多,我希望以后我能夠一直在那邊。”
許棣點了點頭,說:“你很幸運,十幾歲就能夠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好好做,堅持下去,以后一定能夠成為駐守一方的大將軍的。”
鄭伯源聽了,抿嘴笑了笑,沒有再說什么。
已經到了稻谷收割的時候了,許棣這一路上采買了很多的稻谷,然后托人給運回河西去,一行人一邊享受著江南這個時候的風景,一邊忙著做自己的事情,每天忙忙碌碌的,很是充實。
看看時間已經不早了,許棣就帶著鄭伯源掉頭往京城走,路過泰安的時候,買了禮物去了自己的姑姑許茹家里。
對于許棣這個大侄子的到來,不管是姑姑許茹還是姑父岳青川,都非常的高興。
岳青川在泰山腳下開了一家泰山書院,書院里好些讀書的秀才舉子,因為岳青川是當年殿試的探花郎,過來求學的很多,想要進泰山書院,還得先考試,考試通過了才能夠進學。
許茹跟岳青川就在書院后面的一個三進的宅子里面住著,他們家的四個孩子,跟許棣一般大的大姑娘岳明嵐,然后就是三個比許棣小的表弟,三個表弟都跟著岳青川在書院讀書,倒是岳明嵐,因為已經許配了人家,現在跟著許茹在后院打理家務,繡嫁妝。
許茹拉著許棣的手,笑著說:“上次見你的時候,你才這般高,這才幾年時間呀,你就這么高了,看著還壯,你們在河西過得還好嗎?”
許棣笑著說:“姑姑,我們在河西很好,無拘無束的,很是自在。”
岳青川聽了,不是很贊同的說:“上次你父親給我來信,說你打算過兩屆之后再去殿試,你是打算什么時候過來跟我安心的讀兩年書呀?”
許棣笑著說:“哎喲,姑父,您放心,我早晚的會過來的,
不過現在是因為手頭還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做,再過兩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