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怪你,是我心急了。”
秦戰也查覺到自己心浮氣躁,于是摘掉隔熱手套扔到一邊,又調整呼吸、放松精神,想了想,演示了一式滾手轉上交叉攤手,果然心情舒暢許多。
“可是,我錯了這么多”
“那是因為我在拔苗助長,按正常教學你還在站樁呢,我就是想看看,能不能讓你先掌握一定的實戰能力、再慢慢補充基礎。”
“我會努力的”
“乖,來,我教你黏手。”
黐手,是詠春拳學以致用的初級過程。
這樣類比的話,老秦跟三師兄同門較技是中級,在李八指看護下放開了打是高級,等不用人看著也能跟同門放開打,就算大圓滿了。
最后出師下山、拜會各門各派,叫闖蕩江湖。
它不是拳法套路,比如「念頭」、「尋橋」、「標指」,無論練習多少次,動作順序不變,而黐手每次都會有不同的變化。
練習者正是利用這種變化,來熟悉拳法套路中招式的應用。
所以,念頭有念頭階段的黏手、尋橋有尋橋階段的黏手,拳諺中的化橋覓對手,指的就是尋橋和尋橋階段的黏手。
化橋覓對手,有師更需求;無師無對手,鏡與樁中求。
師父離的遠,師兄也回去了,若非李八指的建議是學完標指之后再練木人樁,老秦傷好了就可以折騰那幾塊木頭。
“千代,多慢都行,你有足夠的時間思考抵擋和反擊的招式,但眼睛別看手,你得看著我的頭和肩膀,余光才是手和其他部位。”
“為什么”
“我的動作從你的視覺神經傳遞給大腦、再到大腦分析、反饋,等你的身體完成大腦指令,我一套連環沖拳都打完了”
“那我該怎么做”
“由慢到快,每堅持一時,不出一個月,反應就練成本能了,所以別急,錯了也不要緊,等你招式熟練,還得學聽勁兒呢。”
“哥哥,聽勁兒是什么”
“知覺,反應。我的手臂跟你的搭在一起,我用力或者收力,你肯定有感覺對吧這就是聽勁兒的第一步,感受。”
“那反應呢”
“我還沒完。如果我一直用這招,時間久了,你閉上眼睛、只靠接觸位置的感受,也能判斷出我的動作,對吧”
“對。”
“吶,眼睛看不到、心里知道,這就是本能,不需要大腦思考。同樣,把你的反擊也練成本能,這就是反應。”
“可是,聽起來跟黏手沒區別呀”
“笨”老秦膀手轉攤手、借滾手的勁道帶偏了妹妹的伏手,在她腦袋上敲了一記,笑道“這么明顯的區別都看不出來”
“呀”久米千代捂頭,轉眼間也反應過來,問道“哥哥的意思是,一個睜眼,一個閉眼嗯好像不對。”
“從眼睛盯著看、到用眼角的余光看、再到不用看,這是逐步喚醒身體本能的過程。所以”老秦看著她,認真道
“不是睜眼閉眼,是心眼。”,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