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
從首都到佛山有三趟聯合航空的航班,其中kn5869次是直達,1255分從大興國際機場起飛,預計16:30分抵達沙堤機場。
當然,飛機晚點是普遍現象。
從京泰龍酒店到大興國際機場還得五十分鐘,考慮到飛機是公共場所,老秦便在車上向程伯仔細介紹武術界拜師的具體流程。
武術界的弟子分三種。
第一種是交錢學藝,師父辦個培訓班、教些基礎動作,比如小念頭、尋橋、標指、木人樁之類的,弟子稱為學員、學生或學徒。
弟子嘴上也叫師父,但師父絕不會稱呼對方為徒弟,幾十上百人的培訓班,師父到點來、到點走,能學到真意的弟子萬中無一。
第二種是記名弟子。
記名弟子又分為兩種情形,老秦拜李八指就是其中一種,另一種則是學徒跟在師父身邊久了、學到了不少功夫,但又沒正式拜師。
與學員相比,記名弟子能得到更進一步的指點,同樣是基礎動作,師父心情好的時候會幫著矯正發力,興致來了還會露上一手。
第三種才是入室弟子。
武術界極其重視師徒名分,只有磕過頭、敬過改口茶的徒弟才是真正的入門弟子,得到師父真傳的入門弟子才能稱作入室弟子。
不過為了適應現代社會,有些規矩也會適當調整。
比如帶藝投師。
從何時開始不可考,但直到我大清早期,師父在世徒弟都不能再拜其他老師,甚至師父去世了也不行,否則就是不忠不孝之輩。
像老秦這種先拜李八指、后拜詠春堂的更加令人不齒,天地君親師,在古時,另投同一拳種的師父跟另找一位親爹沒什么區別。
等到清末民國年間,在亡族滅種的危機下有識之士紛紛拋開門戶之見、相互溝通交流,其間宗師無數,卻也是國術最后的輝煌。
不過帶藝投師從此便不再受犬儒限制,反而成為武林中人津津樂道的美談,將弟子介紹給同門或別派高手只會被人交口稱贊。
再比如入門弟子和入室弟子。
早年間師父地位崇高,教誰不教誰全憑師父做主,入門弟子絕不敢自稱入室弟子,否則只要師父一句話,弟子就再無立足之地。
現在呵呵。
老東西你竟然說老子不是入室弟子老子錢也交了、頭也磕了,你個老不死的敢不教真東西,信不信老子去消費者協會告你
敢去我云字兒問過派出所嗎
所謂無淤泥焉有荷花,越是如此,師父收徒就越謹慎,正式收徒時的規矩講究也就越多,希望能通過這種方式明內外、立正統。
拜師儀式,首先要擇良辰、選吉日。
比如老秦拜師定在十月六號,陰歷九月初八,時間九點零八分這其實也是變通的結果,因為來觀禮的人八號還要上班
社畜傷不起啊
舉行儀式第一步是掛師祖畫像、擺香案,由師父向師祖和師爺上香,以示本門香火興旺、傳承有人,也有師祖、師爺都供奉的。
第二步就是拜師。
師父上座,徒弟跪于面前,由司儀介紹徒弟的情況,大致是家世清白、為人正直、仰慕師父學深似海,希望能得傳授巴拉巴拉。
這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參加儀式的除了司儀和師徒,還有師父的其他弟子和觀禮者,如果有人當場指出司儀的介紹存在虛假,那么儀式十有八九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