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倒與西式婚禮有相似之處。
過了這一關,徒弟就可以將事先準備好的拜師帖雙手舉過頭頂、行三叩首大禮,不過也有要求叩首九次的門派,比如少林寺
少林入室弟子是僧人,拜師遵循佛禮。
遞拜師帖是第三步,老秦遞帖后司儀會將其公示并轉交程伯,由程伯代表父母長輩當眾簽字,表示家里同意拜師、非是師父強求。
長輩、見證、師父,三者缺一不可,孤兒另論。
所以在程伯簽字后還要請見證人簽字,一般由觀禮者中德高望重之人擔任,并不限于武林同道,鄉老官員皆可,有作保的意思。
理論上其實還應該請李八指到場、而且第一個簽字,畢竟他是老秦的前師父,但考慮到他的年齡,兩位師父打個電話就算完活。
第四步則是改口。
徒弟仍然跪著,從司儀手中接過蓋碗再茶遞給師父,此茶名為「改口茶」,按古禮,直到師父喝了這口茶,才算正式收下徒弟。
第五步是納束修。
修,原義為干肉,古時弟子送給老師的見面禮,束修就是學費,以前是紅布罩住的銀兩,現在則是紅包,金額什么的早已定好。
師父收下禮金后會有回贈,比如資料書籍、練功器物,回贈時還會說些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之類的勉勵之詞,此之謂「贈語」。
少林到了這一步會取法號。
詠春堂在這一步的回贈則是腰帶,由師父給徒弟親手束在腰間,以此代表師門,就像一代宗師中陳華順為葉問上腰帶一樣。
一條腰帶一口氣
不過老秦比較特殊,因為梁掌門明言要收關門弟子,所以回贈后還會當眾在傳承譜序里加上他的名字,再系上紅綢、存入香堂。
再開啟,便是梁掌門臨終之際。
之后的禮儀就很有現代特色了,先是師徒在祖師畫像前合影,再是師父與所有的徒弟在詠春堂牌匾下合影,最后是所有人合影。
薪火相傳是天大的事兒,所以按華夏風俗,最后的最后自然要大吃一頓才行,在場的有一個算一個,吃飽、喝好、打包一條龍
人嘛,當然是師父請。
錢嘛,必須是徒弟掏。
到了這一步,打醬油的觀禮眾就可以各回各家、各找各媽,拜師禮請他們其實就為了混個臉熟,以后遇見相互給個面子之類的。
沒來的也好辦,口口相傳之下,報個萬兒就能知道來路。
關系親近的或有事相求的會主動留下,按輩分由師父或弟子出面招待,司儀、見證人和程伯也會留下,因為晚上還有一頓
老秦說完,車內一時無言。
程嬸兒和于蓓想笑,程伯卻嘴角直抽抽鬧了半天,老子就負責簽字兒外加喝酒而且還得喝兩頓才行,可憐我這脂肪肝啊
“小戰,學費多么要是不湊手盡管開口。”夫妻同體,程嬸兒口無遮攔時程伯為她轉圜,此時程伯郁悶,程嬸兒便出聲圓場。
“沒給現錢,您放心吧。”
“沒給現錢那你”
“我在洛杉磯的一家安保公司里有股份,原本打算送給師兄一部分,后來想了想還是直接當拜師禮更好,省得他整天惦記還錢。”
“哦就是你昨天說的那家”
“對,天使之翼。”老秦看了看于蓓,笑道“學校的安保合同年底到期,新的承包方就是天使之翼,危險性小,而且旱澇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