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內勇見過叔叔”日本人很注重長幼禮節,是以寺內勇此刻表現的極為恭敬。
寺內勇按理說應該寺內壽一為族叔,畢竟兩人雖為同族之人,但是關系早就八竿子打不著了。
這也是寺內勇在武義干出來成績之后,兩人期間多有聯系,才改的稱呼。
“起來吧,到這邊來”
“崗村君,我這個不成器的侄子沒少給你惹事吧”
“兄長,何出此言,寺內君是帝國的勇士,如果軍中都是寺內君這樣的軍官,后方治安早就平穩了”
岡村寧次一番話顯然讓寺內壽一極為受用,下意識的摸了摸嘴角的胡子。
此時寺內勇保持著跪坐的姿勢,一步步向著桌子的方向挪動。
對于崗村寧次稱呼自己叔叔為兄長,寺內勇對于兩人的關系感到震驚,之前居然一點沒有聽聞過。
寺內壽一今年六十一歲,出生在日本山口縣一個極有名望和勢力的世襲貴族家庭,父親寺內正毅伯爵是明治元勛,曾任教育總監、陸相、駐朝總督、首相等職。
岡村寧次今年五十六歲,出生在日本東京四名坂町街區的一個沒落武士家庭。
按理說稱呼寺內壽一為兄長是正常的,但是寺內勇卻知道,這牽扯到一樁公桉。
日本陸軍內部的有兩個互相排斥的派系一派主張繼續以軍事政變的方式推翻現內閣,由天皇依靠軍隊直接進行統治。
由于他們開口閉口不離“皇道”、“皇威”,故被稱為“皇道派”。
其代表人物是曾擔任陸相的荒木貞夫大將和陸軍教育總監真崎甚三郎大將,其成員多為現政權中沒有地位、來自農村并對現實不滿的青年中下級軍官。
另一派的組成者多為裕仁天皇的親信小集團成員。
他們在清洗了長州藩長期把持陸軍權柄勢力之后,逐漸占據了陸軍中上層的重要崗位。
其代表人物是在陸軍中享有“三杰”盛譽的頭號人物永田鐵山少將,以及東條英機少將,此外還有后來接替荒木貞夫出任陸相的林銑十郎。
該派主張保持軍部中央機構的統制,認為血腥的軍事政變不利于軍隊和政局的穩定,主張運用軍部的現有地位,在對外侵略戰爭中逐步擴大勢力,以自上而下的合法手段改造國家,被稱作“統制派”。
這一派得到了裕仁天皇的支持。其實兩派軍閥在“改造國家”、建立法政權這一根本問題上是一致的,只是在具體的方法、步驟方面存在著分歧和矛盾。
1936年2月26日,日本國內少壯派軍人制造了“二二六事件”,企圖通過政變打倒部分“統制派”重臣。
由于天皇震怒,政變失敗,陸軍做出整肅軍紀的決定。
這時候,寺內壽一已經是大將軍銜,由于是名門之后、超然于派閥斗爭之外,有完整的任職履歷,并且性格開朗豁達,勇于為部下承擔責任。
不僅在軍界,在政界、財界都頗得人緣,成為擔負“肅軍”重任的陸軍大臣的不二人選,因而,由陸軍參謀總長、教育總監、陸軍大臣聯合召開的三長官會議,確定了由寺內壽一來出任新陸相。
寺內壽一出任陸相后,馬上以其“鐵腕”行動整肅陸軍。1936年3月23日,為了粉碎“皇道派”陣營,寺內壽一撤換了一大批“二二六”事變的骨干分子,形成新的陸軍省和參謀本部的人員安排。除此以外,為了加強控制力度,寺內壽一想方設法掌握住人事大權。
清理完皇道派之后,又將統制派的骨干杉山元、西尾壽造和梅津美治郎調來控制陸軍中央。統治派掌握了陸軍,這就意味著日本即將走向對中國擴張的道路。
寺內勇見到寺內壽一與岡村寧次相談甚歡,心里甚至滋生出來一個設想。
皇道派搞出來的二二六事件,會不會是自家叔叔與統制派在暗中籌劃的,就是為了打擊皇道派一把。
自己叔叔是貴族的代表人之一,絕對不可能是統制派,難道是天皇陛下暗中下的命令
寺內勇不由得浮想聯翩。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