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參謀長火氣明顯還沒有消“周維漢,這個文鏹你應該認識吧”
“一開始沒認出來,只是覺得眼熟,出門的時候才突然想起來,我們兩家是世交,文鏹跟我大哥周維國年紀相彷,是小時候的玩伴,不過那時候我年紀還小”
“參謀長,我聽剛才談話,文鏹還曾經是我方的同志”
副總參謀長此時表情略微有些復雜,隨即說道“是啊,文鏹在川蜀地區擔任過重要職務,后來又是紅一師師長兼政委,領導川東23個縣,后因叛徒出賣被捕,成功越獄后又找到了組織。
“不過因為當時組織內的一些事情,文鏹因為曾經被捕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從而離川到滬,在尋找翔武來申訴未找到人的情況下,川蜀的地下組織當時開除了他們夫妻二人的籍,后來的是怎么加入的軍統我就不知道了”
后來的情況是,由于在滬沒找到翔武,文鏹夫婦不得已返回湘南老家。
1935年,文鏹在報紙上寫了一篇文章,指責當時的湘中大權在握的何建。
何建看后大發雷霆,要抓文鏹到桉法辦,后來文鏹到周家避難,此事才不了了之。
在后來,文鏹遇到了黃埔同學廖,便極力邀請文鏹到他所在的浙省警官學校任職。
在廖的引見下,文鏹見到了這個學校的實際負責人戴春風。
在戴春風的勸說下,文鏹加入了軍統局,并命為中校指導員,同時再次加入了國民。
臨來洛陽之前,文鏹改任滬統一行動委員會兼軍統局策反委員會主任委員。
“文鏹當初也是極其堅定的我同志,中艦事件之后,蔣某人在黃埔軍校清,要求跨員,只保留一個籍,文鏹沒有退出,而是選擇退出了國民,后來隨部隊參加了起義”
“不過據我所知,全面抗戰爆發之后,翔武曾經找過文鏹,邀請他重新入,不過后來不知道什么原因,文鏹并沒有重新回歸組織”副總參謀頗為惋惜的說道。
實際上文鏹在八路軍這邊可謂是關系深厚,根正苗紅,如果不是路走錯了
文鏹是文的23世孫,父輩曾追隨孫,他的父親文振之與孫、黃、蔡以及周維漢的父親是好朋友。
他的姑母文就是德盛的母親,他和德盛的三弟感情最深,中學畢業后,兩人曾乘同一條船去報考黃埔軍校。
文鏹還應邀和周壽一起參加了翔武同志與鄧的婚禮,那時,翔武擔任黃埔軍校的教官,校長是蔣某人,文鏹還是101的班長,因101槍支走火和101打過架。
后來,文鏹被送到功德林戰犯管理所,在獄中,他拒寫悔過書。
文鏹說“我曾任紅一師師長兼政委,德盛是我表哥,老總是我上級,翔武是我老師和入介紹人,101是我部下,胡服家離我家不到20里路。是他們沒有把我教好,要寫悔過書應該他們寫,我不寫。”
思及種種,副總參謀長不不由得長嘆一聲,不知道是在感嘆由于工作的失誤致使像文鏹這樣的好同志脫離組織,還是在單純的為文鏹感到惋惜。
“走吧,此事還需要向總部及延州匯報”
兩人一路上氣氛有些沉悶,誰都沒用說話。
周維漢則是在腦海里想著,如果日后文鏹真的到九十四師任職,該如何處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